麻栎人工林水源涵养效能研究.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48KB,5页)。
西北林学院学报 1 9 9 7 , 1 2 ( 2 ) : 1 5 ~1 9
J o u r n a t o f No r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瓦瓜 一
( 西北韩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 7 1 2 1 0 0陕西杨睦{ 第一作者: 男· 5 7 岁· 目 0 教授)
Z — 俏 要 对 麻 栎人 工 林和 原 造 林 地灌 丛 、 草 地 的水 文 要 素 进 行了 比 较 分 析。 结 果 表明 : 中
龄麻栎人工林在生长季节, 林冠层对一次降雨的拦截能力可选8 . 7 m m, 凋落物层的涵蓄
能力可选3 . 1 m m, 分别是灌丛和草地的3 倍和6 倍; 土壤对一次降雨的最大涵蓄量为
9 1 0 t h m , 分别比灌丛和草地高了5 4 和7 2 。可见营造麻栎林后, 有效地提高了原有
植被拦蓄降水的能力, 减少地表径流发生的机会和数量, 发辉了 较好的水源涵养效能。
关键词 .
盎竖△三 b垫丑越童 土壤涵蓄量 瞳疆【 龇
分类号 : 兰 : ! 生 竺L 一
桥山林区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之一。 栎林是该林区森林植被的主体, 除了辽东
栎( Q u e ~ c u s l i a o t u n g e n s i s Ko i d z . ) 外, 麻栎( Q u e r c u s a c u t i s s i ma C a r r , ) 和槲栎( Q u e r c u s a l i e n a
B l u me ) 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6 0年代初, 该林区曾营造了大面积的麻栎林, 其水源涵养效能是个
值得研究的问题。阐明这一问题可为造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对森林经营有指导意义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设立在延安地区黄陵县境内的腰坪林场。 位于桥山林区东南部, 约为3 5 。 5 0 N, 1 0 9 。
0 5 E 海拔 1 o o 0 ~1 2 5 0 m。年平均气温 9 . 3 c, 活动积温3 2 0 9 C。年平均降雨量 6 5 6 mm, 多
集中在7 、 8 、 9 三个月( 占年降雨量的5 7 ) 。相对湿度6 o 以上, 年蒸发量1 4 2 3 mm。暖温带
气候. 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为森林褐土, 沙页岩母质, 上复深厚黄土层 供试麻栎人
工林及用 对比分析的其它植被类型的概况见表 1 。
表 1 试验地概况
Ta b l e 1 A s u r v e y of e x D ㈣ e n c a l p l o t s
指盖度
收稿日期 1 9 9 6 一O 7 —0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林学院学报 l 2卷
2 研究方法
林内外降雨量、 地表径流量测定 在林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地段, 设立水文观测场
( 2 0 r a ×5 m) 4个, 每个观测场放置雨量筒 1 0个一 分置于树冠投影半径1 2处( 9 个) 及树冠衔接
处( 1 个) , 在林外旷地设置雨量筒和自计雨量计 1个, 观测场四周设防护墙( 高 2 5 c m) , 于下方
中部装置铁质容器收集地表径流,树干径流量测定 在林内选择平均标准术 3株. 用橡胶管承接导流人塑料筒进行测量,捅落物蓄水量测定 在林内设置样地( 2 0 m×2 0 m) , 每个样地内机械布设样方5个, 对凋
落物按未分解和半分解两个层次分层取样。用烘干( 1 0 5 c) 法测定自然含水量+ 用浸泡( 2 4 h )
法测定最大持水量。
林冠截留量( J ) 计算 I =大气降雨量( P 。 ) 一林内降雨量( P 。 ) 树干径流量( P 。 ) ( 1 )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土壤物理性质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
土壤含蓄量计算 在林内设 5个样点测定土壤容重和比重. 通过计算求得土壤非毛管空
隙度( p ) , 同时测定土壤厚度( ^ ) 采用公式S 一1 0 0 0 × h ×p计算林地土壤含蓄量( s ) ,3 结果与分析
3 . 1 林冠层截留降雨的效能
林冠是森林水文效能的第一层次, 它可以截留相当多的雨水, 从而可在降雨量不犬时免除
地表径流的发生, 在降雨量较大时削减地表径流发生的数量。根据1 9 8 6年汛期( 6 ~9 ) 4 个月
的观测+ 2 6 年生麻栎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雨量、 林冠截留率及树干径流率( 表2 ) 均与子午岭林
区、 黄龙山林区的辽东栎 : , 以及秦岭锐齿标林相近似“ 。观测结果还表明, 在一次降雨过程
中, 林冠的最大截留量可达 8 . 7 r am, 截留量可占降雨量的2 1 . 1 2 。这一数量可以有效地减轻
地表径流发生的机会和数量。
表2 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分配
Ta b l e 2 R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b y c a n o py
3 . 2 凋落物层的持水效能
林地凋落物层是森林水文效应的第二层次, 其水源涵养效能的强弱及拦蓄大气降水的多
少与本身的积累数量、 分解状况和自然含水量有关。由表3可知, 麻栎人工林凋落物的积累量
为1 0 . 2 2 t h m , 净拦蓄水量为3 0 . 6 t h m , 相当于 3 . 1 mm水深。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 当林内
降水量小于3 . 1 m m时, 可 全部被吸收: 也就是说当林内降水量大于3 . 1 m m时, 凋落物层下
部才会出现渗透水向土壤中转移分配。
通过对1 8 次大气降雨量( P - ) 与林内降雨量( P : ) 的回归统计. 两者之问的关系式为:
Pz 一 一1 . 2 3 1 6 —0 . 8 1 3 9 ( P1 ) ( r =0 . 9 9 2 6 ) ( 2 )
若令上式中P 一0 , 则可求得当P ≥1 . 5 3 mm时, 林内才会产生降雨 即林内出现降雨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2 期 杨 澄等 麻栎人工林水娠涵养效能研究
I 临界雨量 ......
J o u r n a t o f No r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瓦瓜 一
( 西北韩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 7 1 2 1 0 0陕西杨睦{ 第一作者: 男· 5 7 岁· 目 0 教授)
Z — 俏 要 对 麻 栎人 工 林和 原 造 林 地灌 丛 、 草 地 的水 文 要 素 进 行了 比 较 分 析。 结 果 表明 : 中
龄麻栎人工林在生长季节, 林冠层对一次降雨的拦截能力可选8 . 7 m m, 凋落物层的涵蓄
能力可选3 . 1 m m, 分别是灌丛和草地的3 倍和6 倍; 土壤对一次降雨的最大涵蓄量为
9 1 0 t h m , 分别比灌丛和草地高了5 4 和7 2 。可见营造麻栎林后, 有效地提高了原有
植被拦蓄降水的能力, 减少地表径流发生的机会和数量, 发辉了 较好的水源涵养效能。
关键词 .
盎竖△三 b垫丑越童 土壤涵蓄量 瞳疆【 龇
分类号 : 兰 : ! 生 竺L 一
桥山林区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之一。 栎林是该林区森林植被的主体, 除了辽东
栎( Q u e ~ c u s l i a o t u n g e n s i s Ko i d z . ) 外, 麻栎( Q u e r c u s a c u t i s s i ma C a r r , ) 和槲栎( Q u e r c u s a l i e n a
B l u me ) 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6 0年代初, 该林区曾营造了大面积的麻栎林, 其水源涵养效能是个
值得研究的问题。阐明这一问题可为造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对森林经营有指导意义
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设立在延安地区黄陵县境内的腰坪林场。 位于桥山林区东南部, 约为3 5 。 5 0 N, 1 0 9 。
0 5 E 海拔 1 o o 0 ~1 2 5 0 m。年平均气温 9 . 3 c, 活动积温3 2 0 9 C。年平均降雨量 6 5 6 mm, 多
集中在7 、 8 、 9 三个月( 占年降雨量的5 7 ) 。相对湿度6 o 以上, 年蒸发量1 4 2 3 mm。暖温带
气候. 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为森林褐土, 沙页岩母质, 上复深厚黄土层 供试麻栎人
工林及用 对比分析的其它植被类型的概况见表 1 。
表 1 试验地概况
Ta b l e 1 A s u r v e y of e x D ㈣ e n c a l p l o t s
指盖度
收稿日期 1 9 9 6 一O 7 —0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林学院学报 l 2卷
2 研究方法
林内外降雨量、 地表径流量测定 在林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地段, 设立水文观测场
( 2 0 r a ×5 m) 4个, 每个观测场放置雨量筒 1 0个一 分置于树冠投影半径1 2处( 9 个) 及树冠衔接
处( 1 个) , 在林外旷地设置雨量筒和自计雨量计 1个, 观测场四周设防护墙( 高 2 5 c m) , 于下方
中部装置铁质容器收集地表径流,树干径流量测定 在林内选择平均标准术 3株. 用橡胶管承接导流人塑料筒进行测量,捅落物蓄水量测定 在林内设置样地( 2 0 m×2 0 m) , 每个样地内机械布设样方5个, 对凋
落物按未分解和半分解两个层次分层取样。用烘干( 1 0 5 c) 法测定自然含水量+ 用浸泡( 2 4 h )
法测定最大持水量。
林冠截留量( J ) 计算 I =大气降雨量( P 。 ) 一林内降雨量( P 。 ) 树干径流量( P 。 ) ( 1 )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土壤物理性质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
土壤含蓄量计算 在林内设 5个样点测定土壤容重和比重. 通过计算求得土壤非毛管空
隙度( p ) , 同时测定土壤厚度( ^ ) 采用公式S 一1 0 0 0 × h ×p计算林地土壤含蓄量( s ) ,3 结果与分析
3 . 1 林冠层截留降雨的效能
林冠是森林水文效能的第一层次, 它可以截留相当多的雨水, 从而可在降雨量不犬时免除
地表径流的发生, 在降雨量较大时削减地表径流发生的数量。根据1 9 8 6年汛期( 6 ~9 ) 4 个月
的观测+ 2 6 年生麻栎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雨量、 林冠截留率及树干径流率( 表2 ) 均与子午岭林
区、 黄龙山林区的辽东栎 : , 以及秦岭锐齿标林相近似“ 。观测结果还表明, 在一次降雨过程
中, 林冠的最大截留量可达 8 . 7 r am, 截留量可占降雨量的2 1 . 1 2 。这一数量可以有效地减轻
地表径流发生的机会和数量。
表2 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分配
Ta b l e 2 R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b y c a n o py
3 . 2 凋落物层的持水效能
林地凋落物层是森林水文效应的第二层次, 其水源涵养效能的强弱及拦蓄大气降水的多
少与本身的积累数量、 分解状况和自然含水量有关。由表3可知, 麻栎人工林凋落物的积累量
为1 0 . 2 2 t h m , 净拦蓄水量为3 0 . 6 t h m , 相当于 3 . 1 mm水深。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 当林内
降水量小于3 . 1 m m时, 可 全部被吸收: 也就是说当林内降水量大于3 . 1 m m时, 凋落物层下
部才会出现渗透水向土壤中转移分配。
通过对1 8 次大气降雨量( P - ) 与林内降雨量( P : ) 的回归统计. 两者之问的关系式为:
Pz 一 一1 . 2 3 1 6 —0 . 8 1 3 9 ( P1 ) ( r =0 . 9 9 2 6 ) ( 2 )
若令上式中P 一0 , 则可求得当P ≥1 . 5 3 mm时, 林内才会产生降雨 即林内出现降雨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2 期 杨 澄等 麻栎人工林水娠涵养效能研究
I 临界雨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KB,5页)。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