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8733
培养条件对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影响.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87KB,3页)。

    

    培养条件对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影响3

    盛桂华 陈立国3 3

    马爱民

    (

    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0)

    摘要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较佳培养基

    为: 蔗糖 20 g L , (NH4) 2SO4 1. 584 g L (含 N 24 mmol L) ,MgSO4· 7H2O 0. 25 g L ,KH2 PO4· 3H 2 O 0. 5 g L ,VB1

    0. 2 mg L ,ZnSO4· 7H2O 2 mg L ,CaCl2· 2H2O 0. 5 g L ,钼酸铵 0. 02 mg 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pH 6. 5 ,23

    ℃,140 r min摇瓶培养 4 d 。

    关键词 银耳; 担孢子; 交配信息素; 培养条件

    中图法分类号 Q 935

    银耳 Tremel la f uci f ormis Berk. 又称白木耳 ,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高等担子真菌 ,具有双因子

    (A、 B)异宗结合交配系统[1 ]。其单个担孢子只能反

    复芽殖 ,产生大量酵母状细胞。交配反应中 ,交配型

    A 因子不同的细胞配对 ,能互相诱导产生萌发管。

    交配型 A、 B 因子都与不同的细胞配对 ,产生萌发管

    并接合形成双核菌丝。A 因子不同的细胞通过产生

    一种可扩散的激素互相诱导产生萌发管 ,这种激素

    可以称之为交配信息素[2~6 ]。深入研究交配信息

    素的作用有助于了解不同极性的孢子是如何识别并

    相互作用的。笔者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银耳孢子产交

    配信息素的影响 ,旨在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交配

    信息素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菌种

    H1、 H32 二者均为 TrH 银耳菌株纯担孢子的

    单孢培养物 ,具有不同的 A 因子 ,配对时能产生萌

    发管。

    1. 2 培养基

    PDA 培养基:土豆 200 g , 葡萄糖 20 g , 琼脂

    20 g ,蒸馏水 1 000 ml。

    CYM 液体培养基:葡萄糖20 g , 蛋白胨2 g ,酵

    母膏 2 g , MgS04· 7H2O 0. 5 g ,KH2PO4· 3H2O 0. 46

    g ,K2HPO4 l g , 蒸馏水 1 000 ml。

    银耳孢子发酵基础培养基:葡萄糖 20 g , 酒石

    酸铵 1. 845 g (含 N 20 mmol L) , MgSO4· 7H2 O

    0. 25 g , KH2PO4· 3H2O 0. 5 g , VB10. 2 mg , ZnSO4

    · 7H2O 2 mg , CaCl2· 2H2O 0. 5 g , 钼酸铵 0. 02 mg ,蒸馏水 1 000 ml。

    1. 3 培养方法及发酵上清液收集

    H32 孢子转于 PDA 斜面活化 4~5 d ,接种于

    CYM 液体培养基 ,25 ℃,140 r min 摇瓶培养48 h ,得到液体菌种。取液体菌种接于 70 ml 供试培养基

    (250 ml 三角瓶) ,接种时初始浓度为(1. 1~1. 5) ×

    107

    ml ,置 25 ℃,140 r min ,摇瓶培养。发酵液经

    离心收集上清液 ,再经 G5 砂芯漏斗抽滤 ,彻底去除

    上清液中的孢子。

    1. 4 交配信息素活力测定

    根据 H32 产生的交配信息素能诱导 H1 产生萌

    发管的性质 ,用 H1 检测 H32 产生的交配信息素的

    活性 ,方法如下: H1 转管活化 4~5 d ,接种于 CYM

    液体培养基 ,25 ℃,140 r min 摇瓶培养 36 h , 调节

    浓度为(9~10) ×107

    ml ,取 200μl H1 孢子液与 1

    ml H32 发酵上清液混合 ,25 ℃保温培养2 d ;取5μl

    置于血球计数板记数室 ,镜检记数室内孢子总数和

    萌发管数。孢子萌发的百分比 =产生萌发管的孢子

    数总孢子数 × 100 %。每个样品 3 次重复 ,收稿日期:2003 - 03 - 06

    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资助课题

    3 3通讯作者

    盛桂华,女,1976 年生,硕士.现在工作单位:山东省淄博矿业集团技术中心,淄博 255120

    第 22 卷 第 4 期

    2003年 8 月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 . 22 No. 4

    Aug. 2003 ,352~35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以无菌水代替发酵液 ,作为对照。在上述活性检测

    条件下 ,将可使检测孢子产生 0. 1 %萌发管的交配

    信息素定义为 1 个活力单位(U) 。

    2 结果与分析

    2. 1 银耳孢子生长与交配信息素活性曲线

    用发酵基础培养基培养孢子 7 d , 培养期间每

    24 h取样 6 ml ,用血球计数板测孢子浓度 ,剩余样

    品置冰箱保存 ,发酵结束后测所有样品的活性。试

    验结果(图 1 ~2)表明 ,培养 3 d 孢子生长进入稳定

    期 ,发酵液第5 d 活性最强。故培养5 d 可作为培养

    条件改变对孢子产交配信息素影响的适宜时间。

    图 1 银耳交配信息素活性曲线

    Fig. 1 Mating pheromone activity curve of T. f ucif ormis

    图 2 银耳孢子生长曲线

    Fig. 2 Growth curve of T. f ucif ormis spore

    2. 2 碳源试验

    分别以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蔗糖和可溶性

    淀粉为碳源 ,酒石酸铵为氮源(含 N 20 mmo l L) ,测定不同碳源对银耳孢子产交配信息素的影响。试

    验中各碳源的用量均为 20 g L。碳源试验结果(表

    1)表明 ,以蔗糖为碳源时 ,发酵液中交配信息素的活

    性最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