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菌藻类 > 灵芝 > 正文
编号:10918079
灵芝木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7KB,2页)。

    

    ·!·! 年 第 期

    %’ )(, -.,%,’.( ! 0 123 4 !4 (24

    中国植保导刊

    灵芝木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刘叶高

    , 林汝楷 !

    % 福建省三明市食用菌办, 福建 三明(((;!% 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 )( ((! (!!((! 1 !((+ 年,三明市泰宁县朱口、梅口、丰

    岩、音山等村农民种植的灵芝连续大面积受到木霉

    病的为害, 损失干灵芝 0 1 ( 2, 损失金额 !( 万元左

    右, 个别农户朵芝无收。对此, 笔者赴现场进行了调

    查分析,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5 为害症状

    灵芝木霉病 !%’ 34, ) 发生在栽培灵芝

    覆土内的段木中,可局部发生或迅速蔓延为害整个

    大田栽培芝床。受害的灵芝段木树皮剥脱,菌丝逐

    渐变黄后消亡; 灵芝幼蕾受害后停止生长, 成“ 蜡烛”

    状, 表皮发干、 粗糙, 内部腐烂; 即将弹射孢子和快成

    熟的灵芝子实体受害后, 菌盖颜色变化不大, 但菌褶

    由金黄色逐渐褪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后干死, 失去商

    品和药用价值。! 发病原因

    ) 高温、 高湿气候影响。 由于近年的暖冬气候,前期灵芝段木覆土后处在较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培

    养, 中、 后期又遇气温偏高、 暴雨较多的气候, 非常适

    合此种木霉菌生长。!) 老菇房的病原菌较多。近年来, 本地栽培的

    灵芝曾零星受到木霉病为害,病原菌较多。而现在

    栽培的多为老芝田, 畦田杀菌不彻底, 菌源较充足。

    ) 生产管理不当。!环境杂乱。房前屋后、 路

    边、田头到处堆放着刚挖起的上年栽培的灵芝旧段

    木以及老菇房畦床里未挖起的生长着各种杂菌的旧

    段木, 其上的木霉菌易随风、 水传播。原材料不新

    鲜。 近年菇农栽培的灵芝段木, 多为采伐后存放时间

    较长, 材质偏干的木材, 不利灵芝菌丝生长, 易受杂

    菌污染。接种消毒不过关, 灭菌不彻底, 栽培段木

    本身带病菌。 消毒灭菌时乱用农药, 导致了灵芝幼

    蕾死亡, 加剧了木霉菌的发展。

    +) 灵芝菌株抗病力较弱。 当前质量较好的灵芝

    菌株抗病力较弱, 较易受木霉菌的为害。

    综合防治技术

    ) 选用高产、优质、无污染和抗病能力强的菌

    株。目前栽培的灵芝菌株中, 50(、 0(! 和信州等菌

    株产量高, 抗病能力较强, 但朵型较小、 形状不佳、 菇

    体沉实、 脚柄较长, 市场卖价较低, 出口较困难; 而圆

    芝 号、 0 号朵大、 面平、 圆整、 脚柄短、 菌褶金黄色,产量也高, 是客商最喜爱的出口品种, 但该品种抗病

    能力较弱, 木霉病发生较为严重。!) 选择适栽树种, 及时采伐、 截断、 使用。选用

    有利菌丝生长和高产优质的树种,如壳斗科、桦木

    科、 金缕梅科等阔叶树。采伐应在落叶初期, 现砍现

    用。采伐后, 抽水 ( 1 6, 截断成 ( 1 +( 78 长的

    段木。待段木含水量降至 +(9左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KB,2页)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