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资源研究概况.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第3页 |
参见附件(168KB,7页)。
收稿日期:2001 - 02 - 23 初稿;2001 - 05 - 09 修改稿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松茸的驯化培养与菌类产品的深加工(99J K014)
食用菌学报 2002. 9 (1) :50~56
Acta Edul is Fungi
文章编号:1005 - 9873(2002) 01 - 50 - 07
松 茸 资 源 研 究 概 况
周 选 围
(汉中师范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 阐述了松茸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特点和规律 ,探讨了松茸资源
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提出了保护这一珍稀真菌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松茸; 资源; 地理分布;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46. 15 ; S602. 4 文献标识码: A
1 松茸资源概况
1. 1 松茸名称的考证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et Imai) Sing.〕亦称松蕈、合菌、台菌、松口蘑、鸡丝菌
(西藏) 、松蘑(朝鲜族) 、剥皮菌(丽江) 、大脚菇(大理) 、芋姆鲁(纳西族) ,属伞菌目(Agari2
cales)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口蘑属( Tricholoma) 。松茸一名始于我国 ,宋哲宗元佑年间
(1082~1094) ,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业已启用。因该菌生于松林下 ,菌蕾如鹿茸 ,故
名松茸〔 1〕。宋代陈仁玉著的《菌谱》中称此菌为松蕈〔 1〕。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松蕈列
在香蕈条下 ,又称台蕈、合蕈〔 2〕。后小林义雄考证 ,认为松茸即松蕈( Tricholoma matsutake) 。
从外部形态来看,松茸与蜜环菌属( A rmi l laria)的菌类很近似,因此,早期的真菌学家都把它
放在蜜环菌属,称松蜜环菌( A rmi l laria matsutake) 。后来 ,R. Singer (1949)根据其孢子壁无
淀粉反应和菌丝缺乏锁状联合等特征 ,认为它与蜜环菌属有一定的区别 ,因而将松茸列于口蘑
属 ,命名为 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et Imai) Sing.
〔 3〕。
1. 2 松茸的分类位置及分布
松茸在现代真菌分类系统中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伞菌
目(Agaricales)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 ,口蘑属( Tricholoma ) ,口蘑亚属(Subgenus Tricholoma
Sing. ) ,原发组〔 Section Genuina (Fr. ) Sacc.〕 ,具环族〔 Stirps Caligatum ( A nnulate) Sing.〕 ,是一个
较为自然的类群〔 4〕。
迄今为止,全球共报道松茸类有 15 种 1 变种,这些种的共同特征是菌柄具有膜质菌环。松
茸类的15个种是夏口蘑( T. aestuans) 、假松茸( T. bakamatsutake) 、欧洲松茸( T. caligatum) 、黄
褐口蘑( T. f ulvocastaneum) 、松茸( T. matsutake) 、美洲松茸( T. ponderosa) 、黄褶口蘑( T. porten2
tosum) 、青冈蕈( T. quericicola) 、粗壮口蘑( T. robustum) 、蜜环口蘑( T. colossum) 、油口蘑( T.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f lavovi rens) 、紫盖口蘑( T. ionides) 、灰褐纹口蘑( T. portentosum) 、棕灰口蘑( T. terreum) 、皂味口
蘑( T. saponaceum) ,1变种是松茸台湾变种〔T. matsutake ( Ito et Imai) Singer var. f ormo sana〕。
松茸类在我国记载的有5种1 变种,分布在我国的 5 个种是松茸、黄褐口蘑、假松茸、青冈蕈、粗
壮口蘑;1变种是台湾松茸变种。松茸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
在我国松茸分布于辽宁、黑龙江(牡丹江地区) 、吉林〔 1 ,5〕、安徽〔 6〕、台湾、四川〔 7 ,8〕、甘肃〔 9〕、山
西〔 10〕、贵州〔 1〕、云南〔 11〕、广西〔 1〕、西藏〔 12〕、福建、台湾〔 13〕 等省区,主产区为东北地区和云南。其
中,黄褐口蘑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的西昌、峨眉山,吉林、辽宁、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假松茸主要
分布于我国四川的西昌、雅江,云南的维西及河南等地;青冈蕈主要分布于四川的阿坝、小金、雅
江,云南、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粗壮口蘑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丽江,四川的茂文及陕西等地;
台湾松茸变种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
2 松茸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 1 松茸的形态特征
松茸是一种树木菌根菌 ,子实体一般单生 ,少数 2~4 个丛生。菌盖直径 5~10cm ,扁半球
形至近平展 ,污白色 ,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 ,老熟时鳞片变为栗褐色 ,中央色
暗 ,呈辐射状 ,表面干燥。菌肉白色 ,厚 ,有特殊香气;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 ,密 ,弯生 ,不等长。
菌柄较粗壮 ,长 6~13. 5cm ,粗 2~6cm ,菌环以上污白色 ,带粉粒 ,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
片 ,内实 ,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于菌柄的上部 ,丝膜状 ,上面白色 ,下面与菌柄同色。孢子
印白色。孢子无色 ,光滑 ,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6. 5~7. 5 ×4. 5~6. 2 μm〔 14〕。
2. 2 松茸的生物学特性
2. 2. 1 营养特性
2. 2. 1. 1 碳源 松茸对单糖、双糖和糖醇都能利用 ,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及双糖中
的麦芽糖对菌丝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15〕。
2. 2. 1. 2 氮源 松茸可以利用氨态氮 ,在以酒石酸铵作氮源时菌丝生长良好;硝态氮及亚硝
酸盐的效果不及氨态氮。有报道证明 ,培养松茸菌丝时 ,用啤酒酵母作为氮素及生长因子的来
源效果较好。
2. 2. 1. 3 微量元素 松茸对 Fe、 Ca、 Mg、 K的需求量较多 ,对 Mn、 Cu、 Zn 的需求量较少〔 16〕。
添加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1、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2 可促进松茸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其
中叶酸和维生素B2 在促进菌丝起始生长方面效果明显 ,叶酸和维生素B1 混合使用具有增效
作用;叶酸对担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形成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7〕。此外 ,在沉积层土壤和腐
殖质土的乙醇浸提液中发现有刺激松茸菌丝生长的物质;在松根的乙醇浸提液中也有此类物
质〔 18〕。
2. 2. 2 温度
松茸菌丝生长温度为 8~30 ℃,最适温度为 20~24 ℃,地表 5~10cm 处地温 12~17 ℃时
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 2~20 ℃,最适温度为 14~19 ℃,地面 5~10cm 处地
温 9~13 ℃时子实体能正常生长。在原基分化发育期 ,如果土温升到 23 ℃并维持 3d 以上 ,原
基及幼小子实体就会受到损害。长白山地区松茸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温度是 13. 5~19 ℃,适宜
温度是 15~16 ℃,19 ℃是子实体形成有效刺激温度的上限〔 19〕 ......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松茸的驯化培养与菌类产品的深加工(99J K014)
食用菌学报 2002. 9 (1) :50~56
Acta Edul is Fungi
文章编号:1005 - 9873(2002) 01 - 50 - 07
松 茸 资 源 研 究 概 况
周 选 围
(汉中师范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陕西汉中 723000)
摘 要 阐述了松茸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特点和规律 ,探讨了松茸资源
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提出了保护这一珍稀真菌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松茸; 资源; 地理分布;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46. 15 ; S602. 4 文献标识码: A
1 松茸资源概况
1. 1 松茸名称的考证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et Imai) Sing.〕亦称松蕈、合菌、台菌、松口蘑、鸡丝菌
(西藏) 、松蘑(朝鲜族) 、剥皮菌(丽江) 、大脚菇(大理) 、芋姆鲁(纳西族) ,属伞菌目(Agari2
cales)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口蘑属( Tricholoma) 。松茸一名始于我国 ,宋哲宗元佑年间
(1082~1094) ,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业已启用。因该菌生于松林下 ,菌蕾如鹿茸 ,故
名松茸〔 1〕。宋代陈仁玉著的《菌谱》中称此菌为松蕈〔 1〕。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松蕈列
在香蕈条下 ,又称台蕈、合蕈〔 2〕。后小林义雄考证 ,认为松茸即松蕈( Tricholoma matsutake) 。
从外部形态来看,松茸与蜜环菌属( A rmi l laria)的菌类很近似,因此,早期的真菌学家都把它
放在蜜环菌属,称松蜜环菌( A rmi l laria matsutake) 。后来 ,R. Singer (1949)根据其孢子壁无
淀粉反应和菌丝缺乏锁状联合等特征 ,认为它与蜜环菌属有一定的区别 ,因而将松茸列于口蘑
属 ,命名为 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et Imai) Sing.
〔 3〕。
1. 2 松茸的分类位置及分布
松茸在现代真菌分类系统中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伞菌
目(Agaricales)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 ,口蘑属( Tricholoma ) ,口蘑亚属(Subgenus Tricholoma
Sing. ) ,原发组〔 Section Genuina (Fr. ) Sacc.〕 ,具环族〔 Stirps Caligatum ( A nnulate) Sing.〕 ,是一个
较为自然的类群〔 4〕。
迄今为止,全球共报道松茸类有 15 种 1 变种,这些种的共同特征是菌柄具有膜质菌环。松
茸类的15个种是夏口蘑( T. aestuans) 、假松茸( T. bakamatsutake) 、欧洲松茸( T. caligatum) 、黄
褐口蘑( T. f ulvocastaneum) 、松茸( T. matsutake) 、美洲松茸( T. ponderosa) 、黄褶口蘑( T. porten2
tosum) 、青冈蕈( T. quericicola) 、粗壮口蘑( T. robustum) 、蜜环口蘑( T. colossum) 、油口蘑( T.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f lavovi rens) 、紫盖口蘑( T. ionides) 、灰褐纹口蘑( T. portentosum) 、棕灰口蘑( T. terreum) 、皂味口
蘑( T. saponaceum) ,1变种是松茸台湾变种〔T. matsutake ( Ito et Imai) Singer var. f ormo sana〕。
松茸类在我国记载的有5种1 变种,分布在我国的 5 个种是松茸、黄褐口蘑、假松茸、青冈蕈、粗
壮口蘑;1变种是台湾松茸变种。松茸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
在我国松茸分布于辽宁、黑龙江(牡丹江地区) 、吉林〔 1 ,5〕、安徽〔 6〕、台湾、四川〔 7 ,8〕、甘肃〔 9〕、山
西〔 10〕、贵州〔 1〕、云南〔 11〕、广西〔 1〕、西藏〔 12〕、福建、台湾〔 13〕 等省区,主产区为东北地区和云南。其
中,黄褐口蘑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的西昌、峨眉山,吉林、辽宁、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假松茸主要
分布于我国四川的西昌、雅江,云南的维西及河南等地;青冈蕈主要分布于四川的阿坝、小金、雅
江,云南、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粗壮口蘑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丽江,四川的茂文及陕西等地;
台湾松茸变种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
2 松茸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 1 松茸的形态特征
松茸是一种树木菌根菌 ,子实体一般单生 ,少数 2~4 个丛生。菌盖直径 5~10cm ,扁半球
形至近平展 ,污白色 ,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 ,老熟时鳞片变为栗褐色 ,中央色
暗 ,呈辐射状 ,表面干燥。菌肉白色 ,厚 ,有特殊香气;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 ,密 ,弯生 ,不等长。
菌柄较粗壮 ,长 6~13. 5cm ,粗 2~6cm ,菌环以上污白色 ,带粉粒 ,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
片 ,内实 ,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于菌柄的上部 ,丝膜状 ,上面白色 ,下面与菌柄同色。孢子
印白色。孢子无色 ,光滑 ,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6. 5~7. 5 ×4. 5~6. 2 μm〔 14〕。
2. 2 松茸的生物学特性
2. 2. 1 营养特性
2. 2. 1. 1 碳源 松茸对单糖、双糖和糖醇都能利用 ,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及双糖中
的麦芽糖对菌丝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15〕。
2. 2. 1. 2 氮源 松茸可以利用氨态氮 ,在以酒石酸铵作氮源时菌丝生长良好;硝态氮及亚硝
酸盐的效果不及氨态氮。有报道证明 ,培养松茸菌丝时 ,用啤酒酵母作为氮素及生长因子的来
源效果较好。
2. 2. 1. 3 微量元素 松茸对 Fe、 Ca、 Mg、 K的需求量较多 ,对 Mn、 Cu、 Zn 的需求量较少〔 16〕。
添加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1、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2 可促进松茸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其
中叶酸和维生素B2 在促进菌丝起始生长方面效果明显 ,叶酸和维生素B1 混合使用具有增效
作用;叶酸对担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形成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7〕。此外 ,在沉积层土壤和腐
殖质土的乙醇浸提液中发现有刺激松茸菌丝生长的物质;在松根的乙醇浸提液中也有此类物
质〔 18〕。
2. 2. 2 温度
松茸菌丝生长温度为 8~30 ℃,最适温度为 20~24 ℃,地表 5~10cm 处地温 12~17 ℃时
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 2~20 ℃,最适温度为 14~19 ℃,地面 5~10cm 处地
温 9~13 ℃时子实体能正常生长。在原基分化发育期 ,如果土温升到 23 ℃并维持 3d 以上 ,原
基及幼小子实体就会受到损害。长白山地区松茸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温度是 13. 5~19 ℃,适宜
温度是 15~16 ℃,19 ℃是子实体形成有效刺激温度的上限〔 1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KB,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