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栽培与加工.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71KB,2页)。
三七的栽培与加工
三七别名参三七、田七。为五加科植物 ,以根入药。能
去瘀生新、消肿止痛 ,为止血要药。对吐血、下血、尿血、月
经过多、产生流血不止有效 ,并用于跌打损伤。熟食则大
补 ,功效同人参。主产云南文山州及其附近的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广南、富宁以及广西田州、睦边、靖西等地。
1 选地与整地
三七多系家种 ,栽培土地宜选择向阳山坡。土壤一般
以沙质黑壤土为佳 ,灰土次之 ,红土更次 ,黏土不宜栽培。
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 700~
1 500 m、 东阳、坡度 10~20 ℃的山坡。海拔 400 m以下的
低山区或丘陵平原地区 ,病虫害比较严重 ,而且叶片常出现
早期脱落现象。经验证明 ,宜选阴凉通风 ,最好西面有高山
遮荫的山坡为好。
2 整地
最好在播种移植前 2~3 月,立秋前后 ,收完夏粮作物
后进行。先清除、烧掉地面杂草 ,然后深耕碎土 ,再连续犁
耙3~4 次 ,使土层充分风化 ,为了消灭地下病虫 ,在犁耙土
壤的同时 ,每 hm2
可施用石灰粉450~750 kg ,6 %六六六粉
215~5 kg。
3 搭棚
搭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木柱、木横梁结构的天棚 ,即
用木条、竹条构成 ,棚高 190~190 cm。另一种是木柱铁线
结构的天棚 ,即用铁丝代替横梁 ,柱距 264 cm 左右 ,每 hm2
需木柱 1 800~1 950 根 ,棚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
根据不同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进行调整 ,春季日光投射的
角度小 ,光较弱 ,可以稀盖 ,一般透光度可为 65 %~75 % ,以后随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密 ,一般北坡直
射光少 ,可稀盖些 ,南坡光强可盖密些。
4 作畦
作畦一般需顺坡作畦 ,以利排水或田间操作。畦宽为
60~66 cm ,畦高 16~20 cm ,畦长可随地形而定 ,沟宽 33
cm ,畦面呈鱼背形。作畦后 ,于畦面每亩施基肥 30~50 担 ,基肥的比例为牛粪 70 %、草木灰 30 % ,若有磷肥(过磷酸
钙、骨粉)再加 15 kg 左右。基肥必须腐熟后施用 ,均匀撒
布在畦面 ,与土壤充分混合。
5 选种播种
选3~4 a生三七所结的果实中成熟和饱满的种子 ,在
冬季 10~11 月间 ,随采随播 ,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
盖 1 层 ,上面再盖草皮 1 层 ,促进其种子发芽。采用点播方
式 ,行株距为 310 ×616 cm或 310 ×919 cm ,每 hm2
需种 42
~48 百万粒 ,覆上土 ,稍压后再覆盖 1 层稻草(稻草要切成
616~919 cm 小段 ,用石硫合剂消素) ,以防止杂草生长和
水分蒸发 ,又可防止荫棚漏雨打烂畦面 ,影响幼苗生长。覆
草厚度为 0199~1165 cm ,覆盖畦面约 80 %。
6 易地移植
三七在苗床生长 1 a 后(俗称“粉条” )必须易地移植。
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 ,最好在大雪或冬至
期间进行。将苗床的“籽条”掘起 ,剪去茎叶 ,俗称“棵子”放
入穴中 ,施以混合肥一撮 ,覆盖本土寸许 ,按 23 ×20 cm 或
26 ×20 cm行株距开沟 ,沟深 0199~1165 cm ,栽苗时 ,使苗
与沟底成 20~30°角 ,边栽边盖土 ,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 ,不宜太厚 ,再盖约 0199~1165 cm厚的碎草 ,以不见土为原
则 ......
三七别名参三七、田七。为五加科植物 ,以根入药。能
去瘀生新、消肿止痛 ,为止血要药。对吐血、下血、尿血、月
经过多、产生流血不止有效 ,并用于跌打损伤。熟食则大
补 ,功效同人参。主产云南文山州及其附近的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广南、富宁以及广西田州、睦边、靖西等地。
1 选地与整地
三七多系家种 ,栽培土地宜选择向阳山坡。土壤一般
以沙质黑壤土为佳 ,灰土次之 ,红土更次 ,黏土不宜栽培。
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 700~
1 500 m、 东阳、坡度 10~20 ℃的山坡。海拔 400 m以下的
低山区或丘陵平原地区 ,病虫害比较严重 ,而且叶片常出现
早期脱落现象。经验证明 ,宜选阴凉通风 ,最好西面有高山
遮荫的山坡为好。
2 整地
最好在播种移植前 2~3 月,立秋前后 ,收完夏粮作物
后进行。先清除、烧掉地面杂草 ,然后深耕碎土 ,再连续犁
耙3~4 次 ,使土层充分风化 ,为了消灭地下病虫 ,在犁耙土
壤的同时 ,每 hm2
可施用石灰粉450~750 kg ,6 %六六六粉
215~5 kg。
3 搭棚
搭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木柱、木横梁结构的天棚 ,即
用木条、竹条构成 ,棚高 190~190 cm。另一种是木柱铁线
结构的天棚 ,即用铁丝代替横梁 ,柱距 264 cm 左右 ,每 hm2
需木柱 1 800~1 950 根 ,棚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
根据不同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进行调整 ,春季日光投射的
角度小 ,光较弱 ,可以稀盖 ,一般透光度可为 65 %~75 % ,以后随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密 ,一般北坡直
射光少 ,可稀盖些 ,南坡光强可盖密些。
4 作畦
作畦一般需顺坡作畦 ,以利排水或田间操作。畦宽为
60~66 cm ,畦高 16~20 cm ,畦长可随地形而定 ,沟宽 33
cm ,畦面呈鱼背形。作畦后 ,于畦面每亩施基肥 30~50 担 ,基肥的比例为牛粪 70 %、草木灰 30 % ,若有磷肥(过磷酸
钙、骨粉)再加 15 kg 左右。基肥必须腐熟后施用 ,均匀撒
布在畦面 ,与土壤充分混合。
5 选种播种
选3~4 a生三七所结的果实中成熟和饱满的种子 ,在
冬季 10~11 月间 ,随采随播 ,播后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
盖 1 层 ,上面再盖草皮 1 层 ,促进其种子发芽。采用点播方
式 ,行株距为 310 ×616 cm或 310 ×919 cm ,每 hm2
需种 42
~48 百万粒 ,覆上土 ,稍压后再覆盖 1 层稻草(稻草要切成
616~919 cm 小段 ,用石硫合剂消素) ,以防止杂草生长和
水分蒸发 ,又可防止荫棚漏雨打烂畦面 ,影响幼苗生长。覆
草厚度为 0199~1165 cm ,覆盖畦面约 80 %。
6 易地移植
三七在苗床生长 1 a 后(俗称“粉条” )必须易地移植。
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 ,最好在大雪或冬至
期间进行。将苗床的“籽条”掘起 ,剪去茎叶 ,俗称“棵子”放
入穴中 ,施以混合肥一撮 ,覆盖本土寸许 ,按 23 ×20 cm 或
26 ×20 cm行株距开沟 ,沟深 0199~1165 cm ,栽苗时 ,使苗
与沟底成 20~30°角 ,边栽边盖土 ,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 ,不宜太厚 ,再盖约 0199~1165 cm厚的碎草 ,以不见土为原
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