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073
由首个在华外企原料药基地想到的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4期(总第2277期 2006.03.01)
     原料药论坛

    原本打算用两篇文章的篇幅,来总结国内几家主要的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近期的变化与他们未来可能选择的发展方向,但上周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我原有的想法,这个重新审视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话题恐怕要说得更多一点了——因为他们或许还将改变整个产业眼前的格局与未来的走势。

    2月23日,国际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诺华制药公司,在中国兴建的第一个原料药生产开发基地在江苏常熟正式奠基。该项目先期投资8300万美元,预计2007年年底投入运营。据了解,整个项目包括一座新的化学药品开发中心和两座生产厂房,将着重进行生产工艺研究,并为诺华全球创新药品开发特别是为白血病、癫痫、高血压等疾病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制剂提供原料药和中间体,该基地建成后无疑将成为诺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资企业在中国兴建制剂生产车间乃至研发中心,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然而,几亿元的投资规模成立独资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却还是头一遭。近几年,原料药产业全球转移的趋势成为一个引起业内广泛讨论的话题,然而这一命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准确,因为所谓的“趋势”早就成为了现实——中国的外向型制药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都有赖于此。诺华的新举措又非常直接地告诉我们,原料药产业的全球转移,不仅包括更多的从中国、印度采购原料药,还包括制药巨头们出于控制成本与保护技术工艺双重目的而直接到这些国家开设生产基地。

    从中长期看来,这对于中国的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近期内,第二种产业转移方式严重威胁国内企业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却仍微乎其微,个中原因在于跨国制药企业应该不会急于在我们的长项——非专利类原料药方面发起进攻,中国本土原料药生产企业在这方面的全面低成本优势毕竟源于天时、地利、人和,短时间内他们并不容易赶超,但这终究难以成为我们可以盲目乐观的理由。

    有人进来,也有人出去。

    2月24日又有一桩非常令人惊讶的消息传出。据UBS投行人士透露,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基金MorningSide和Vivo基金将联手合作,在未来三个月内回购海正药业A股,整合后半年内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已经确定UBS为主承销商。

    Vivo基金准备入主海正集团一事为时已久。据了解,这是该基金首次投资产业化的生产基地。Vivo此前的投资项目全部集中在医药研发领域,而此举将有助于他们进行投资项目之间产业上下游的配置整合。那么,海正在这场姻缘中将寻得怎样的良机?这个中国原料药产业的领头羊真的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赴美上市?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又会如何确立?我们将在下回好好谈一谈。(未完待续)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24期, 百拇医药(倪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