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8期
编号:10924958
SES用于桥血管病变是否安全有效?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8期
SES用于桥血管病变是否安全有效?

     本报讯 美国学者Waksman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使用远端保护装置的条件下,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用于隐静脉桥血管(SVG)的介入治疗虽然安全可行,但与裸金属支架(BMS)相比,其1年临床事件发生率并未降低。[Am J Cardiol 2006,97(1)∶34]

    患者在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10年后,大约有50%的SVG会出现严重狭窄,40%的SVG完全闭塞。由于再次CABG手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SVG病变置入支架的介入治疗已成为CABG失败的常规治疗策略。

    许多研究显示,应用BMS进行SVG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并发症(远端微血管栓塞)及远期临床和血管造影的再狭窄率都很高,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而SES用于SVG病变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该研究的目的是与BMS相比较,评价SES对SVG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研究纳入应用SES治疗的48例患者(50处SVG病变,SES组)和应用BMS治疗的57例患者(64处SVG病变,BMS组)。在对所有患者行SVG介入治疗时均使用了远端保护装置。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为死亡、Q波心梗、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

    结果显示,除BMS组支架直径大于SES组[(3.8±0.8) mm对(3.1±0.4) mm,P<0.001]外,两组患者基线临床和造影特征匹配良好。

    SES组SVG直径明显大于支架直径[(4.0±0.8) mm对(3.1±0.4) mm],即相对于桥血管,SES支架直径偏小。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死亡和Q波心梗发生,但与BMS组相比,SES组患者非Q波心梗发生率明显降低(21%对4%,P=0.01),主要与操作相关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有关。

    随访30天、6个月和1年,所有临床转归(死亡、Q波心梗、非Q波心梗、靶血管血运重建及MACE)两组间均相似。两组的1年无事件生存率也无显著差异(P=0.84)。

    对于SVG病变,该研究没有显示出SES优于BMS。进一步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用于SVG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要应用直径更大一些的药物洗脱支架进行大规模、随机、长期的随访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