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411
推进“新农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9期(总第2282期 2006.03.13)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两会”重要议题之一

    讨论空前升温

    一个才冒出来几年的新概念或许从未同时被社会各阶层如此热烈地讨论过——“两会”期间,会场内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人们的焦点话题。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看病难、看病贵”。报告指出,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5年内国家财政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医院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要加快推进“新农合”建设,今年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

    3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中外记者从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口中听到了更详细的描述:“财政部门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首先,要建立一个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同时把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使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今年的预算安排支持农业的资金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也就是说,我们把今年总支出增量的1/5强用到了农村。”据朱志刚透露,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达47亿元,是去年的7倍多。
, 百拇医药
    “两会”的召开,使“新农合”的讨论空前升温。报告中提到的“新农合”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与会代表和中外记者,全国各地广大的农民群众也对此予以了密切的关注——在休息时间,来自广西的政协委员们通过网络回答了家乡父老乡亲们提出的有关“新农合”的种种问题。而当记者拨通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方积乾的电话时,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正在“两会”上讨论以上热点问题。

    试点成功后的再创新

    在“两会”举行前夕,从河南省郑州市传来了“新农合”的最新进展:覆盖全市450万农民的“新农合”将于近期全面启动,覆盖面之广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尚无先例。

    据了解,除了将全市的农民都纳入参合范围外,郑州市还将推出许多便民的措施(如实行一卡通制度)。该市的参保农民履行转诊手续后,可在省市级城市定点医院实行自由转诊;其他各县(市)参保农民可在本县(市)任意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且享受同等补助标准。又如,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合作医疗报销窗口,同时对住院病人实行全程代理制,群众只需将病历和单据交给各镇代办人员,由代办人员全程服务,在15个工作日内就可拿到补助资金。
, 百拇医药
    据郑州市副市长高建慧介绍,郑州市能够实施如此重大的举措,得益于巩义市和新郑市“新农合”试点的成功。在此基础上,该市决定将“新农合”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市属所有县(市)区。为此,该市卫生局指导制定了调查方案,组织人员对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现状、农民疾病发生状况、就医用药及费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事实上,从2003年“新农合”试点开始,各地的试点工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江苏、江西等省的参合率已达80%以上。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共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覆盖2.25亿农民,其中有1.63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2.6%;全国共补偿参合农民1.19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50.38亿元。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中,各地还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农合”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江苏省赣榆县创造性地建立了农民滚动式预缴费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筹资难的问题;吉林省敦化市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相结合,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等。
, http://www.100md.com
    力争实现卫生服务整体联动

    记者了解到,在“两会”现场,每位重庆代表手中都有一本《2005年度重庆市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汇编》,《关于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是其中一篇,它是吴刚、白礼西、杨晓碧等6位代表在去年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的结果。吴刚认为,要想把“新农合”进一步推向深入,需要解决试点中暴露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如补偿水平低、经办机构管理力量不足、农民筹资机制不健全等。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在最新一期《瞭望》周刊上讨论中国如何在2006年开启国计民生新局的权威专家之一、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理事、海南省医院协会会长刘庭芳。

    刘庭芳认为,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管理不能用老办法,要发挥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使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整体联动。在培养农村医疗机构适宜人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做到人才、设备、管理三配套,只有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医生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农民才可以放心在家门口看病,就医的费用才能降低。
, http://www.100md.com
    在“新农合”推行过程中,部分农民对参合抱有顾虑。刘庭芳指出,要消除农民的顾虑,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二是要增加透明度,三是要接受广大农民的监督。经办机构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推进“新农合”不单是解决农民的看病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缓解城乡矛盾、干群矛盾。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他还指出,在推行时还应注意避免偏离政策轨道。“比如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参合率,由政府代农民支付参保费用,这样会造成农民的依赖思想。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该由农民出的部分还是由农民出。贫困的地方,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投入比例,农民出的比例可以适当少一些。”

    刘庭芳最后强调,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合”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农民,地方政府要承担起责任,制定相应的医疗救助措施。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1期, http://www.100md.com(陈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