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药业拉回计划经济时代
关键词:药品专卖
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为治理药价虚高开出了“建立药品专卖,实行药品零售价统一定价”的“药方”。储委员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出的这个完整的“良方”在网上一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激烈的争论,有超过半数的网民认为,此举可以降低虚高药价,但同时也遭到业内人士的诟病,这中间除反映出外界人士对药价虚高不满的同时,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新的“变法”尝试。不过稍微了解目前药品流通现状的人士都知道,这一建议实际上是把医药产业从现行市场化道路强拉回计划经济时期。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储委员的提案主要是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建立药品专卖制度,取消药品由企业自主定价,全部由国家定价,从源头上核准药品价格,这样,能够保留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二是成立国家药品专卖局,由国家药品专卖局对授权经营的药品流通企业进行监管,核定药品生产成本,确定药品采购价、批发价、最终零售限价。所有医院及授权零售药店只能从政府药品专卖机构批发药品,进行零售。
按照他的意思,从药厂以后的整个环节基本上是回到计划调拨时代,先不说这么一来,全国几千家药品批发企业的归属不好解决,在谁成为授权的流通企业方面就形成了新的腐败源头,这样无形中又形成了新的垄断,专卖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很可能因为部门利益而迅速成为药品流通环节最大的“黑洞”。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独立的市场主体,专卖的结果,必然是反其道而行之。
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另一种腐败的可行性,药企一样可以通过某种理由定个高价买通医院从专卖机构过一下手,到了患者手上还是高价药。
问题的症结其实出自医院,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对高价药的喜好造成了药价的虚高,解决的办法在于改变目前的医疗体制,实现医院终端的完全市场化竞争,而药品专卖制度则是要连流通环节也脱离市场化轨道,这方法岂不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在对“看病贵”问题的舆论中,有一种倾向日渐明显:就是觉得只要政府出面,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于是,有的建议政府办全面免费医疗,把医疗问题完全包下来;有的则建议由政府直接介入医疗卫生的所有环节,设立药品专卖局的提议由此而生。政府应该牵头和主导解决看病贵,并不等于就要包办一切。专卖到底能不能降低价格,看看封建社会的食盐专卖,想想当下垄断和准垄断行业的诸多问题,就会有明确的答案。药品专卖只会制造新的垄断暴利,而于百姓的药品降价期待根本无益。
(本版言论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29期, 百拇医药(陈国东)
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为治理药价虚高开出了“建立药品专卖,实行药品零售价统一定价”的“药方”。储委员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出的这个完整的“良方”在网上一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激烈的争论,有超过半数的网民认为,此举可以降低虚高药价,但同时也遭到业内人士的诟病,这中间除反映出外界人士对药价虚高不满的同时,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新的“变法”尝试。不过稍微了解目前药品流通现状的人士都知道,这一建议实际上是把医药产业从现行市场化道路强拉回计划经济时期。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储委员的提案主要是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建立药品专卖制度,取消药品由企业自主定价,全部由国家定价,从源头上核准药品价格,这样,能够保留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二是成立国家药品专卖局,由国家药品专卖局对授权经营的药品流通企业进行监管,核定药品生产成本,确定药品采购价、批发价、最终零售限价。所有医院及授权零售药店只能从政府药品专卖机构批发药品,进行零售。
按照他的意思,从药厂以后的整个环节基本上是回到计划调拨时代,先不说这么一来,全国几千家药品批发企业的归属不好解决,在谁成为授权的流通企业方面就形成了新的腐败源头,这样无形中又形成了新的垄断,专卖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很可能因为部门利益而迅速成为药品流通环节最大的“黑洞”。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独立的市场主体,专卖的结果,必然是反其道而行之。
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另一种腐败的可行性,药企一样可以通过某种理由定个高价买通医院从专卖机构过一下手,到了患者手上还是高价药。
问题的症结其实出自医院,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对高价药的喜好造成了药价的虚高,解决的办法在于改变目前的医疗体制,实现医院终端的完全市场化竞争,而药品专卖制度则是要连流通环节也脱离市场化轨道,这方法岂不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在对“看病贵”问题的舆论中,有一种倾向日渐明显:就是觉得只要政府出面,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于是,有的建议政府办全面免费医疗,把医疗问题完全包下来;有的则建议由政府直接介入医疗卫生的所有环节,设立药品专卖局的提议由此而生。政府应该牵头和主导解决看病贵,并不等于就要包办一切。专卖到底能不能降低价格,看看封建社会的食盐专卖,想想当下垄断和准垄断行业的诸多问题,就会有明确的答案。药品专卖只会制造新的垄断暴利,而于百姓的药品降价期待根本无益。
(本版言论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29期, 百拇医药(陈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