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财经.知本
编号:10959252
认证背后的壁垒阴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4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3.14
     “全球认证互相认可”的愿望注定好事多磨。随着GATT和WTO多边贸易谈判不断深入,各国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规定产品技术特性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由于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手段。技术贸易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各国或国际组织的认证体系,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UL标志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一些国家都有意无意地通过认证程序的复杂化,增加生产商和出口商的产品成本,转嫁国内产业面临的压力。

    所谓“诸多不便”,恰恰是技术性贸易壁垒追求的理想效果。于是,一方面“与国际社会达成检测报告或认证互相认可的呼声渐起”,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生产商与出口商面临的市场准入障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频频遭遇美国FDA的扣押,2004年11月甚至达到了FDA扣留国家的第一位。其中被扣留药品41批次,占我国被扣留总数的23.2%,医疗器械35批次,占19.8%,这两者成为被扣押的主要物品。不能排除相关产品在包装、标签、说明书、销售方式及成分指标方面存在的硬伤,但“由于食品、药品等涉及人的生命安危,FDA为这些进口的商品设置了一个比较高的贸易壁垒”。

    客观上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以认证认可为重要内容的全球性合格评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使用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项国际规则。国际评价的兼容性,能有效减少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对国际贸易构成的不必要障碍,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但由于标准化自身存在的问题或实施不当,标准化有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障碍,成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国际标准化组织出版的《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一书指出,形成贸易障碍的技术壁垒扭曲了技术规则的本来面目,使原本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标准变成了阻碍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有效手段。由于各国技术法规和标准各不相同,有些国家人为地扩大、利用这些差异以达到限制进口之目的。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地刁难和抵制。按报道中所说,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早在10年前就签订协议”,承诺互相认可对方认可的认证和技术检测结果,但协议到近年才得以部分实施,且“日本至今尚未答应履行”。在技术法规、标准、认证制度及检验制度等制定水平和内容居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间认证互通尚且艰难若此,SFDA一直在要求加入互认谈判,得到“新的互认谈判尚处于停滞之中”的回应自是意料之中。

    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任重道远,人为的认证壁垒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消失。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许多发达国家都主动向国际组织和重点国家派出代表,调查研究相关组织和国家的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本土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博弈中,只有实力,才是真正的王牌。

    (勾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