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研究动态
编号:10951725
应加强情志学说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04期
     情志学说的含义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情志学说与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学理论一样,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对人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影响的学说。情志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掌握、运用该理论和前人经验,常可获得药物难及的效果。

    情志活动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一般不使人致病,只有受到突然、强烈或长期的情志刺激,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才会成为致病因素。由于它是内伤病的主要病因,故常称“内伤七情”。

    情志所伤致病广泛,中医内科近50种病证中,心悸、失眠、厥证、郁证、癫狂、痫证、胁痛、积聚、头痛、眩晕、中风、瘿病、消渴、遗精及内伤发热等可直接由情志异常所致,而咳嗽、喘证、胸痹、胃痛、呕吐、呃逆、泄泻、腹痛、便秘、膨胀、淋证、癃闭、痿证、虚劳等多与情志异常有关。
, 百拇医药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消化道溃疡及慢性炎症、胃肠功能紊乱、消化系及呼吸系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心律紊乱、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癫痫、神经官能症、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均可由之引起或使病情改变,甚者恶化。足见进行此学说研究的必要。研究的必要性还在于历代医家调节情志治病的大量经验,对我们今天的临床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情志学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

    虽然早在《吕氏春秋》就有“宋文挚以怒而愈齐闵王疾”的记载,但较完整阐述情志学说理论的是《内经》。《内经》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中,心、肝、脾、肺、肾,“在志”分别为喜、怒、思、忧、恐,简称“五志”。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影响相应脏腑,使之阴阳气血紊乱,气机升降失常,致使种种病变发生。诸如“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和“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等都是讲的这种病理上的改变。情志所伤病证,又都与“心”有关,“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是情志病变的核心。在治疗上,“形乐志苦,……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治之以石;形苦志乐,……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治之以按摩醪药”。虽然具体操作方法及药物组成没有明确记载,但不同的情志病变施之以不同的治法,且治法的丰富是显而易见了。还有一种以情胜情的精神转移疗法,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的。
, 百拇医药
    秉《内经》之旨,历代医家丰富和发展了情志学说。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情志病的实证,行气血,化痰湿,处之以泻。具体有舒肝解郁、理气化痰、清散郁火、平肝降逆、重镇安神和行气活血等法;对情志病的虚证,滋肝阴,潜心神,施之以补。具体有养心缓肝、补益心脾、养阴清热、养肝安神等法。补充了《内经》药物治疗的不足。陈言的“三因学说”中明确指出七情所伤为内因。金元时期更是情志学说争鸣的时期。如“志在内经,日夜不辍”的刘河间提出“五志过极皆能化火”说;东垣认为,“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滞,七情不安故也”,即情志的变化可致气虚,气虚则阴火由生,提出了“气虚阴火”说;丹溪以心为君火,“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又倡“阴虚火动”说;张子和“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论更为人知。

    有关前人以情治病的经验,散见于《名医类案》、《汪石山医案》、《续名医类案》、《冷庐医话》等医案中,诸如华佗以怒而愈郡守之瘀,子和以情胜情治沉疴奇症,丹溪巧解新嫁女之思等。带有迷信色彩的“祝由”治病或人们称道的中医“作业术”其实也蕴含着精神疗法的成分。
, http://www.100md.com
    情志学说的现代科学基础初探

    人的情志活动及其异常变化离不开外界刺激,但同样的外界刺激对机体的影响与个体禀赋、性格、修养、阅历、身体状态等因素有关。精神因素的致病机理及其物质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神经递质、体液的一系列生理、生化、生物电的反应过程。例如大脑边缘系统是与情绪有关的神经中枢,有调节心血管、胃肠系统等作用;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主要交接部位,它一方面反馈性调节着自主神经的活动,一方面接受大脑、边缘系统来的冲动产生促垂体因子,控制前叶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影响周围器官的激素分泌的数量,进而使全身代谢发生变化;现代医学还证实,当人情绪变化时,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质也有改变,当这种改变超出一定限度,就引起了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状态。

    对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医学除药物、手术、理疗等疗法外,也重视心理治疗。如精神转移疗法、暗示疗法、心理咨询等,这与祖国医学的情志疗法有相似之处。这种心理治疗的机理,是由于边缘系统存在着调节对立情绪的区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维持着情绪的协调和平衡。人为地通过环境、语言等刺激,向边缘系统输入一定信息,从而可以调节功能活动。
, 百拇医药
    国外有人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物质

    (包括信息)交换,从而维持其稳定有序化的结构,即耗散结构。如果机体与外界的能量、物质交换超出一定的限度或输入不益于身心的情志信息,就会出现情志内伤,产生疾病。

    尽管对情志致病和情志治病的现代研究有些尚处于假说阶段,但情志致病和以情志治病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有必要把这种研究不断深入下去。

    黎凯,女,医学硕士,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22年。主持研究的课题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专利1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百拇医药(黎 凯 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幼奇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