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88943
思考一:高压导致自卑焦虑学生自杀概源于此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7日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案例】2002年1月16日,当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黄××在家中跳楼自杀的消息传回学校,几乎所有认识黄的同学都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黄性格外向,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连续两年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去世前不久,黄还曾向班主任咨询过报考中大研究生的有关事项,并表示去中大读研将是自己未来规划的重要一步。“太突然了,我想象不出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自杀的理由。”黄的一位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黄自信开朗的外观下,由过度好强而导致的焦虑和脆弱一直隐隐存在。据其同学反映,黄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从来不说自己不好的地方,从来不把自己的困难向别人说,有什么事都自己承担,即使在产生巨大压力时也不愿寻求疏导。

    上学期末,黄所在班级在1月9日至14日要考6门功课(包括英语六级),这使下定决心英语六级一定要考优秀的黄压力陡增。在遗书中,他提到自己已连续7天失眠,自觉英语六级和另一门课程考得不好,担心要重修,并因此而不可自拔。1月16日,黄在割脉自杀不成后,从楼上跳下,死时手上还留有先前缝针的痕迹。

    【分析】长期隐伏的脆弱、由期望值过高而带来的焦虑导致了一个学业出色的学生在学业压力下选择了死亡。而中山大学心理系系副主任、中大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郭丽教授则介绍,据其十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这种焦虑和脆弱,也正是几乎所有自杀学生都存在的普遍心理。

    郭教授指出,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内因和外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因来看,首推情感问题,其次就是学业压力;因此,自杀的高发阶段多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末及毕业前这些矛盾集中期。从内因来看,主要是潜意识中的自卑和集中爆发的焦虑。作为一种偏差型的自我认识,这种自卑往往长期存在,它使学生在遭受到任何小挫折时都会将之无限扩大,如坠深渊。而当一些阻碍因素长期存在,如持续的学业压力、持续失恋时,自卑便会逐步发展成自怜、自毁。这时如再遇到考研、就业等重大问题,无法排解的焦虑便会突破生死的最后防线,最终走上自杀之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