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88947
思考二:“素质教育”不无偏差“人格完善”才能治本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7日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案例】“假如黄河泛滥,你们只能采取疏导,而不能封堵。”广州大学学生黎×在自杀前曾这样对父亲说。

    据了解,黎的父母对儿子的专业学习要求很高,却对儿子玩电脑非常反感并严格控制。为防止儿子购买电脑软件,黎的父母每月只给他200元生活费,其它生活、学习用品一律由母亲操办。黎对这种高压封闭的管教方式十分反感,却难以在经济上、生活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长期抑郁,而当他预感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这种抑郁终于爆发:黎因害怕父母责难而跳楼。

    【分析】很多自杀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曾遇到类似情况,而当记者联系到上述自杀学生的家长、学校以及毕业中学时,他们均婉拒了采访要求,只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我们有错,孩子也有错;大学有责任,难道中学、小学就没有责任?”可以说,正是走偏了的“素质教育”、长期“封堵”式的管教方式以及由此而来的父母及校方的压力,迫使学生期望值和压力不断升高,自卑和焦虑逐渐形成,并最终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自杀。

    “为什么要把成绩看得那么重?小孩的学校鉴定上,除了成绩高低其他评价都是千篇一律。难道一个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就没有了其它的闪光点?难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去学钢琴、学跳舞,只是多掌握几门技艺?”采访中,广州市东山区某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这样问道。然而,走入歧途的还不仅是“素质教育”,教育方式也存在着同样问题: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些老师甚至家长会不断冷嘲热讽,孩子久久得不到欣赏的眼光,如何能够树立自信?同时,“读好书就千好万好,其余事父母一概包办”的做法仍然根深蒂固:学文学理家长定,高考志愿家长填;而一旦没有了家长,很多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

    各种问题长期积累,而大学则恰恰提供了矛盾集中爆发的舞台:一进大学,周围的环境突然复杂起来,职业、学业、事业、人际交往、恋爱,所有成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都接踵而至,学生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必须独立做出选择,独立承担后果,而在精英聚集的校园里,“擦肩而过的竞争”比中学更为激烈。

    【对策】针对这种现象,郭教授指出,摆脱现有的“素质教育”模式,大力发展“人格完善”教育才是治本之道。“适度的自恋是必要的,我们最需要教会孩子的不是学业,而是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父母和老师不能对孩子的天赋和才能视而不见,他们先要学会喜欢和欣赏孩子。只有当孩子们觉得自己被喜欢被欣赏,他们才能培养出自信来。”郭教授说,“家长可以帮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找到一个好工作,然而挫折伴随一生的,孩子们只有也必须学会欣赏自己,才能在面对任何打击时总有自信,打都打不垮。”

    学会欣赏自己是“人格完善”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家长和老师必须学会诱导,“两个孩子考试都不及格,其中一个家长安慰他,笑称他是马大哈,另一个却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一两年后,这两个孩子的性格就会完全不同。适宜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