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88948
时评:学生轻视生命因缺少人文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7日 千龙新闻网
     6月2日,儿童节的第二天,《工人日报》报道,甘肃武威凉洲区双城小学的6名中小学生先后服毒自杀。一所小学在短短的几天内,居然有6名学生自杀,这一事件本身已经够令人震惊了,但更使人震惊和不解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双城镇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自杀事件并没表现出多少惋惜,他们对“死亡”的概念没有最基本的认识,“死亡”在他们眼中就是心情不好时把农药喝下去不想后果的事,用一位女生的话说就是:我不知道什么叫“死亡”,我想死了就是睡着再也醒不来了。

    一群花季少年,在生死问题上,表现得如此“超脱豁达”,这是极不正常的。将死亡当作是睡眠,当作是一种解脱,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不应该出自少年之口。珍视生命是人的本能,我怎么也无法认定他们在生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无所谓态度是由于无知,我情愿相信这是一种看透了人生后的觉醒。因为我们的孩子活得实在太累了。他们从懂事起,便被大人们推入了人生的大竞技场,让他们早早地就尝遍了人生的苦辣酸甜。家长们谁不是在这样做:在让孩子知道了生存竞争的残酷性后,就开始往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施加压力。于是,学跳舞,学弹琴,学书法,恨不得把所有的生存本领一股脑儿教会给孩子。如此,才会出现孩子检举家长这样的怪事。据《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京城有数千名孩子写信给全国少工委诉说烦恼,“检举”家长 课余学习太多父母关心太少 。一位四年级女生的话很有代表性,她说:“我刚刚10岁,从早到晚,除了听到‘赶快练舞!抓紧时间听英语磁带!别玩了,快去写作业!快去练书法!’这些话外再听不到别的话。我快变成机器人了。”这就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其本质就是功利性教育。
, 百拇医药
    孩子们在家里享受不了生命的快乐,那么,上学以后呢?这就更不需要我说了。应试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工具理性教育,其最大功能不是把人培养成心智健全、个性鲜明、能力全面的人,而是将受教育者塑造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谋生的工具。从进校起,学生就知道,分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争取下一次考试达到多少总分,力争超过某某同学,成绩名列班级和年段第几名。当生命中仅剩下分数的时候,你说,人活着有多累,多没意思。难怪双城镇一位姓李的高中生说:其实谁也不想死。但在学校,那么多的功课都得学好;在家里,父母都渴盼我们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不受苦,可他们想过没有,就算考上了,高昂的学费他们能负担得起吗?所以,对于身边同学的自杀事件我无所谓。

    选择自杀的学生不把生命当回事,面对死去的同学,周围的学生表现得如此冷漠和无所谓,到底是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我们的孩子活得太久了,他们早就把人生看开了。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少的是什么?

    缺少什么?缺少的是人文教育!现实是,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实行的工具理性教育,早就把人文教育的空间挤没了。试问,中小学教材中有多少人文设计,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着多少人文精神?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家长告诉过孩子吗?生是为谁,人活着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老师教育过学生吗?读过高中的学生只知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却不知道:“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伟大的莎士比亚在借哈姆雷特之口对人类实施生命启蒙。

    六位自杀的学生有两位死去了,从周围同学反映出来的对生命如此漠视的态度分析,如再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学生自杀的悲剧还会不断发生。让我们把更多的生命关怀施予学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