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6514
汉中市十一五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调研工作的汇报(上)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0日 汉中市中药办
     在全市人民“药业兴县”、“药业富民”意识日渐高涨、汉中现代中药产业蓬勃兴起的时刻,省中药办梁主任一行不辞劳苦来我市调研、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汉中现代中药产业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们对梁主任、刘处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汉中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发展思路、发展重点汇报如下:

    省发改委《关于做好陕南十一五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调研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市上高度重视,把这次调研看作汉中中药产业发展升级的又一次机遇,专门下发文件进行安排布置,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工和具体要求,各县区、有关部门积极认真做好调研,摸清了家底,推动了产业发展,为这次省上调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一、汉中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条件和优势

    1、经济基础扎实。我市属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汉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规模壮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到200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5.01亿元,第二产业70.02亿元,第三产业77.5亿元;共完成财政收入15.9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65元。经济总量在全省居中等水平。

    2、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汉中处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东西,总面积2.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25%,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中部盆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5-25公里。全市处于东南亚季风区域内的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由于本市地形中间低四周高,垂直差异大,从而形成了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三个气候层次。生物资源种类多样,总量丰富。区内光能资源充足,年日照总时数为1300-1800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87.4-106.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1.4-14.5度,全年无霜期为211-254天,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据汉中市环保局1996-2000年对水质、大气质量监测检验和市农技中心土壤分析,我市水质、大气质量、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低,符合国家生产绿色产品所要求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同时区内江河纵横,水量丰盈,地表水总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2.15亿立方米。全市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6%、50.2%,均居全省第一。汉中还被国家确定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市试点地区和重要饮用水源区,加以重点保护。尤其是汉中生物资源中有77%属中药材资源,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的美誉。

    3、中药资源蕴藏丰富。汉中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1982年,按照国家部署,汉中市对全市药物资源进行了普查,全市共有药用动、植、矿物1611种。其中药用动物类资源286种,药用植物类资源1305种,药用矿物类资源20种,名列陕西第一,居全国地(市)第二。在国家规定的364种重点中药材中,汉中有280种,中国药典收集的580个主要品种之中汉中有316种,汉代成书的《本经》载药365种,其中产于汉中的就有73种。中国药典收载的珍稀濒危动植药物和国家公布的珍稀濒危动植药物名录中,汉中就有36种,其中植物类26种,动物类10种。汉中历来是全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全国通常收购经营的中药材有400余种,汉中就有280种,而采集、种植、加工中药材在汉中也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据2004年对全市188个优势中药材品种资源普查,全市药材种植乡镇229个,占全市乡镇83%,种植户211044户,人口约7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6%,种植总面积154.46万亩,年可产商品药材10.57万吨,按现价计算,年产值达4.63亿元,药农年人均药材净收入344元。

    汉中丰富的药材资源中,蕴藏量大、质优、传统种植和野生采集较多的地道药材有80多种。其中,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的有天麻、猪苓、山茱萸、杜仲、附子、元胡、西洋参、黄柏、汉中参叶、党参、白芍、厚朴、茯苓、辛夷花、银杏、冬花、五味子、五倍子、黄姜、生姜等20种,通常收购经营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60多种。

    汉中还是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天麻、杜仲、猪苓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山茱萸、西洋参为三分天下有其一;元胡、附子均为全国两大种植基地之一;党参、白芍、白术、黄连等也是全省重点生产基地。

    4、生产开发初具规模。目前我市有汉江药业、汉王药业、陕西白云制药、陕西秦巴药业、陕西天洋制药、汉森药业、陕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各类药品生产企业12家。其中药品制剂企业7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5家。各类制药企业现已有GMP生产线30条,有国家中药制剂品种批准文号168个,2004年产值4.05亿元。其中汉江药业是全国最大的驱虫原料药生产企业,已通过国家GMP认证,有4个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6个产品通过欧洲DMF注册,2002年通过了国家环境ISO14000认证,年产值1.8亿元,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目前该企业与陕西师大生命科学院、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汉中植物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山茱萸国家重点药源GAP基地,并与西安交大生命科学院联合进行山茱萸有效药用成份的分析和二类新药开发。汉王药业是具有60多年历史的中药生产厂家,有国家药品批号110个,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天麻定眩片”、“舒胆片”已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市场知名度较高,年产值达5000万元,拥有丸剂、片剂、胶囊剂等7个剂型10条中成药GMP标准生产线。陕西汉中衮雪实业有限公司积极介入中药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与香港华亨科技发展公司和中国药材公司信息中心广州办事处签订了玫瑰、黄连GAP项目实施的协议。西安交大思源药业集团思源科技公司、陕西步长药业等集团,也已开始介入汉中中药产业的发展,将在汉中建设数个中药材GAP药源基地。另外,陕西秦巴制药、陕西白云制药、汉森药业等制药企业都具有相当的中药加工能力和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品。

    5、技术研发具有基础。多年来,汉中市委、政府一直对中药材的种植和开发利用十分重视,自70年代起就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联合国内知名专家系统化地研究开发中药材种植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多次获得中、省、市科技成果奖励,尤其在天麻、猪苓、杜仲、西洋参的种植生产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70年代起,我国“天麻之父”徐锦堂研究员就在汉中与我市科技人员合作研究发明了“天麻人工家栽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后又取得了“天麻家栽树叶菌床法”(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天麻种子共生萌发及生长和经菌种拌播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系列科研成果,大大促进了天麻种植发展,并成为全国最大的天麻种源基地。猪苓是国家列为42种濒临枯竭的中药材品种之一,在我国入药有2500多年历史。我市从1974年开始研究野生变家栽,1980年获得成功。1984年我市承担了国家医药管理局“猪苓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成功地将猪苓生长期由5-6年缩短到2-3年,平均窝产4-5公斤,使汉中成为全国最大的猪苓生产地。市域内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也长期致力于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及科研能力,其生物实验室是全省重点生物实验室,是我市中药资源开发骨干科研力量。多年来我市科技人员先后研究开发了天麻定眩片、舒胆片等中药新产品和雪之溶胶囊、灵芝保健酒、天麻睡宝胶囊等保健食品,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基础。同时,我们已经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研所、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大、西北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建立了相对稳固、良好和长期的科研协作关系,将为汉中中药产业发展提供较好的科研和技术后盾。

    6、发展气氛日渐高涨。如何把丰富的药物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也是我们近年来所企盼和关注的重大课题。国家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对汉中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汉中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了这一历史机遇的重要性和对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将加快推进汉中中药产业化进程,把发展现代中药产业作为贯彻“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振兴汉中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汉中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决定》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发展汉中中药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奋斗目标。有关县区党委、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和关注,并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了相关具体发展中药产业和“药业兴县”的实施方案,制定了进一步发展的措施,积极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为加快汉中中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

    (二)主要问题

    实施中药产业化发展是一项涉及诸多产业领域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市现代中药产业的迅速启动和发展,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阻碍,一是对中药产业发展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如何种植、开发上,对从大眼光、大市场、大产业的角度看待中药产业这个产业发展链尚需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深化。二是我市还缺乏拉动中药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有待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吸引市外有实力的制药企业或企业集团来汉介入中药产业开发和发展,市内制药企业也有待进一步培育发展。三是制药企业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滞后。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利益机制不活,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企业发展缓慢,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四是名牌产品极少,产量规模不大,尤其缺乏具有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的二类以上新药产品,需要加大研发力度,竭力打造名牌和拳头产品。五是中药产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与相关产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与相关产业相互推动,协调发展,需要大量科技和资本投入,需要省上的支持、帮助。目前我市中药产业发展各链条还不甚协调,有待进一步研究创新,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新的发展机制。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利用两大优势(中药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依托现代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特点,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竞争,推动中药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使中药产业成为汉中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原则

    1、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尽量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与先进工艺研发、生产新药品、新剂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加快新药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化进程。

    2、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合理科学配置资源,适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争创精品名牌,大力拓展市场。

    3、坚持龙头带动原则。壮大本市经营、生产龙头企业和引进经营生产龙头企业为方向,以市场经营带动药品生产,以药品生产带动药材种植,形成经营信息化、生产现代化、种植规范化的产业链。

    4、坚持规模经营原则。实行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订单形成稳定的供产销链条,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5、坚持规范化生产经营原则。严格依据国家药品行业的种植、研发、生产、经营规范化标准体系,进行规范化种植(GAP)、规范化研发(GLP)、规范化生产(GMP)、规范化经营(GSP),加快认证达标步伐,形成从药材种植到药品进入市场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国家中药现代化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体系、现代中药生产体系和现代中药研发体系,大力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发展进程。力争在2005年中药产值11.6亿元占全年GDP2.3%的基础上,到2010年,力争中药产业年产值达到36亿元,年均递增25%,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GDP的5.3%;形成国内外中药材知名品牌6-10个,年产值达6-10亿元,中间提取物年产值过5-8亿元,开发生产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中药名牌药品2-3个,过5000万元的产品5-10个,过千万元拳头产品10-15个;到2020年,中药产业产值预期达到340亿元,年增加值110亿元,占全市GDP的16%。基本实现中药材种植基地化、规模化、制药企业现代化,药品生产标准化,中药产品品牌化和医药市场国际化的目标,把汉中建成国家重点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国内著名的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区域中药流通和集散中心,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的现代中药产业的加工生产基地、中国西部药谷的主要组成部分,使中药产业成为汉中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具体目标。

    (1)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GAP)体系目标

    重点筛选全市种植量大、品种独特、历史悠久、产地地道的中药材品种10-15个,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科研院所、制药企业或企业集团来汉进行中药材GAP标准规范的研究,建设药源基地,以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确保质量来提高我市中药材的种植生产技术、市场竞争力,扩大优势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和份额,并通过建立中药材GAP工程研究中心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体系。力争在“十五”末期3-4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AP验收认证,5-10个品种符合GAP生产规范的基础上,到2010年,力争建成10-15个GAP中药材生产基地。

    (2)中药现代化研发(GLP)体系目标

    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长期协作关系,积聚市内外产学研合力,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力提升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建立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药信息与营销网络中心。力争“十一五”期间,再完成6-10种汉中重点地道药材质量标准的拟定以及指纹图谱的制定,完成2-5个国家三类以上新药的研发。使汉中在全省乃至全国中药研发方面具有一席之地。

    (3)中药现代化药品生产(GMP)体系目标

    遵循市场和资本运行的规律,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进制药工艺和原料标准,加快新药品的开发研制,加快吸引国内外制药企业或集团来汉与市内制药企业进行联合、兼并或资本重组,提高中药产业积聚程度、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水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医药加工企业向规范化、集团化、现代化迈进;加快培育和健全市场营销体系,积极鼓励、帮助和支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药品种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大力吸引外资和市外企业来汉建设GMP生产线,至2010年,在全市再建成口服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外用制剂和中间体提取GMP生产线15-20条,研制开发销售金额过5000万元的国内知名品牌中药产品5-10个,过1000万元以上的拳头产品10-20个,有3-5个产品进入国际中药主流市场,并形成2-3个产值过10亿元的中药企业集团。

    (4)中药营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三、发展重点及布局

    (一)规范化药源种植体系建设

    中药现代化种植体系是中药现代化产业的源头,必须加快实施以GAP规范为核心的中药现代化种植体系建设。

    1、建立中药材药源基地。以发展地道、大宗药材规范化种植为核心,建立国家重要的药源基地。重点发展天麻、猪苓、西洋参、杜仲、山茱萸、元胡、附子、银杏、厚朴、地黄、黄姜、黄芩、茯芩、华细辛、灵芝等,争取有10-15个左右的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规范化种植规模达到130万亩以上。其中天麻2.5万亩、山茱萸16万亩、猪苓1.5万亩、杜仲66万亩、西洋参3000亩、银杏16万亩、附子2万亩、黄姜10万亩、元胡4万亩、厚朴3万亩、地黄3000亩,产量10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

    2、巩固提高中药材GAP基地水平。对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源基地,要加快GAP标准的推广步伐,以市场为导向,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标准管理,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优化品质提高GAP水平。加强资源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

    3、濒危中药材的保护繁育。加强濒危中药材的繁育和保护。组织科研力量,对在汉中分布的中国药典收载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中珙同、七叶树、红豆杉、喜树、九节菖蒲、汉中参叶、羌活等26种药用植物和穿山甲、林麝等10种药用动物,按照人工繁育、野生变家种等多种方式方法,分重点、分步骤建立并完善濒危中药植物、动物保护体系。建立濒危中药材种质繁育中心和种植观赏园区,设立研究中心,加强濒危中药材的繁育和保护。到2010年该园区建成陕南濒危药用植物园,集保护与科研为一体。

    (二)现代中药研发体系建设

    中药研发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重要保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技术,不断更新,企业才能发展。到2010年,计划开发国家二类以上新药2-3个,国家三、四类新药4-6个,并建成四个技术中心:

    1、GAP工程研究中心

    以陕西理工学院、汉中市植物研究所为主,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利用现代分析仪器,负责质量标准的研究,微量、超微量分析及指纹图谱体系的建立。负责对汉中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良种的选育与栽培。

    2、制剂工艺技术研发中心

    以汉中药制剂企业为主,联合国内大型药品药剂研发机构,加强对各地验方的收集、筛选及中药制剂的二次开发和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工作。

    3、中药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以汉中市药品检验所为主体,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采用先进检测手段,缩短检测周期,扩大检测检验服务范围,为发展中药产业提供支撑。

    4、中药研究开发中心

    以汉中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和汉中药物研究所为主,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具有自主知道识产权并能进入国际市场的中药一、二类新药及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复方药物,开发中药新剂型等。

    (三)现代化中药生产体系建设

    1、制药企业发展

    鼓励支持市外企业来汉中以合作或独资的方式投资建厂,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部分极具开发价值的重点项目,实行统一招标,计划到2010年吸引1-3个产值上亿元的大型企业来汉开发生产。

    鼓励、支持本市企业改造或重建现代化制药厂与生产线,培育发展6-10个制药骨干企业,其中国家大型企业2-5个,建设15-20条GMP生产线。

    2、中药制剂

    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和投产中药新剂型,创制新型中成药,到2010年形成天麻系列产品、杜仲系列产品、山茱萸系列产品、猪苓系列产品、西洋参系列产品、附子系列产品等知名品牌。

    (1)天麻系列产品:以汉中地道天麻为原料,以汉王药业为主体,依托“天麻定眩片”等拳头产品,加快相关产品研发,形成天麻系列化开发,达到年增加值5000万元以上。

    (2)杜仲系列产品:利用本地产杜仲为原料,以略阳县嘉木杜仲产业有限公司、略阳县杜仲开发中心为主,建成以杜仲胶、杜仲油、杜仲油软胶囊、杜仲饲料等为主导产品的生产线,并加快新品研发,实现年增加值达6000万元。

    (3)西洋参系列产品:采用本地产西洋参为原料,以西洋参开发生产企业为主,实行项目招标,联合开发西洋参颗粒、口含片、西洋参茶等系列产品。

    (4)山茱萸系列产品:利用本地产山茱萸为原料,以汉江药业、陕西师大生命科学院、佛坪秦泉饮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对山茱萸进行深度开发,联合开发山茱萸系列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年增加值8000万元。

    3、中间提取物

    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和投产新型中间提取物单体或有效群体,实现规模化生产,力争在2010年成为国内薯蓣皂甙、葛根黄酮、葛根素、天麻素、灵芝多糖、猪苓多糖、白藜芦醇、西洋参皂甙、丹皮酚、绞股蓝总甙等中药中间提取物的主要产地,实现年增加值3亿元。

    (1)黄姜皂素、双烯醇酮、黄体酮系列产品:以黄姜药材为原料,以汉江药业、振华化工厂为主,采用获国家专利的成熟工艺技术提取分离有效成分,产值达2亿元以上。同时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和技术,采用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开发黄姜有效成分。

    (2)银杏黄酮:采用本地银杏为原料,以秦巴药业、华森生物工程公司为主,依托西北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陕西理工学院的技术力量,采用国内领先的工艺技术对银杏进行深加工,实现年增加值3000万元。

    (3)天麻素:利用汉中产天麻为原料,以汉中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采用国内先进生物分离提取技术提取天麻素,实现年增加值3000万元。

    (4)灵芝多糖、猪苓多糖:以立源菌业公司为主,采用超音速射流技术、孢子粉破壁、微波萃取技术等,提取灵芝多糖、猪苓多糖,力争“十五”末年增加值达到3000万元。

    (5)白藜芦醇:利用虎杖为原料,以西安交大思源药业集团为主,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提取分离技术,提取虎杖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实现年增加值1亿元。

    (6)葛根黄酮、葛根素:利用葛根为原料,以荣祥生物工程公司为主,研究、开发、提取葛根黄酮、葛根素,实现年增加值5000万元。

    4、保健食品

    5、中药饮片

    (四)产业营销网络体系建设

     四、产业政策及措施

    (一)政府扶持政策

    1、成立汉中市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上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主要负责抓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搞好宣传动员。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2、提拨中药产业发展资金。用于种植规范的研究推广、新药研发补助、技术平台建设和人员培训、项目前期费用和技改贴息支持,奖励对中药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

    3、建立目标责任制。对《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别成立指导协调小组,由分管副市长及相关部门包抓落实,组织实施。

    4、加强宣传动员。充分利用政府绿色产业网站及报纸、广播、电视、研讨会、招商引资洽谈会、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向全市人民宣传介绍汉中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中药种植、生产、研发、经营规范等,向国内外介绍汉中发展中药产业的优势及优惠政策措施,形成上下共识、内外皆知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投融资政策

    1、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由市上领导挂帅,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具体组织,以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为载体,与“巨人”握手,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汉投资,不限内资外资,不限所有制形式,不限投资比例,全方位参与汉中中药产业开发。

    2、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投资方向,争取更多的中省资金支持。

    3、对中药产业的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项目的银行贷款,同级财政可按银行正常贷款利率减半贴息2年(中省已贴息的除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的设施用地视为农业用地予以审批。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中药种植项目,除按规划3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外,再顺延1年,其缴纳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份的50%,由同级财政补助给企业,支持企业发展。

    4、凡参与兴办与林业有关的中药种植业的,免收地方性收费。林业部门可在最低幅度内收取国家规定的林业有关费用。凡属起点高、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工艺先进、与林业有关的中药产业项目,林业主管部门可帮助立项,帮助解决林业贴息贷款。对中医药生产企业收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费,由销售额的6-8%降低到1-2%。动植物运输工具检疫费从优收取,火车运输由每厢次20元减为4元,集装箱每箱次由10元减为4元,汽车每辆由10元减为5元。

    5、对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好的项目,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凡企业筹措资本金达50%以上的,同级财政可按银行正常贷款利率减半给予2年贴息支持(中省已贴息的除外)。

    6、以技术成果等生产要素作为投入,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或企业股本的比例可达到35%。凡属政府资助的项目,从项目实施起3年内,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主要实施者,可享有不低于60%的该成果股权收益。

    7、在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汉中现代中药产业园,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入园优势企业实行“三零”政策、即土地零使用、行政事业零收费、行政部门零检查。同时,对中药企业地方征收的所得税全额用于扶持中药产业发展。

    8、对筹集建设资金有功单位和个人,一律按争取、引进资金的数量、成本和使用年限分别给予奖励(不包括财政资金)。

    对争取和引进国内外资金的奖金比例:属无偿资金的,按引进总额的5%计奖;属有偿有息资金(与银行同档贷款利率相同),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下,按资金占用额的1%计奖;使用期限在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按3%计奖;10年以上的按5%计奖。

    争取、引进有偿无息资金和有偿低息资金(低于银行同档同类资金标准利率),除按有偿有息资金计奖外,其息差按无偿资金比例再奖。

    引进市外资金购买我市产权的,按经营收益净额的5%计奖。奖金从产权转让净收益中支付。

    奖金来源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解决。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奖金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新建项目在项目成本中列支;凡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奖金由受益地方政府负责落实;争取到带资金的特大项目由市委、市政府另行奖励。

    (三)人才政策

    1、加强和巩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西安交大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科研协作和联系,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首席专家或顾问。

    2、大力发掘和培养市内相关专业人才,形成一支多层次、宽领域、高素质的中药产业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3、凡引进高级人才,事业单位可不受增人计划、编制、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限制。机关部门在增人计划、编制和职数内,按管理权限任命后,高级人才可直接担任主任科员以上职位(务)的国家公务员。

    4、对来汉工作的高级人才,一次性补贴2万元以上安家费,其中同级财政补贴1万元,其余由用人单位负担。住房在规定的标准面积内,由用人单位给予10%的补贴。用人单位也可根据其作用和贡献大小,“随行就市”通过合同方式确定其待遇。对自愿来汉工作的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到岗后即享转正定级工资,并由用人单位一次性补贴3000-5000元安家费。

    5、国内客商需要在汉中入户的,公安部门从快从简办理入户手续。国内外客商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入学,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优先安排并执行统一收费标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