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60077
把脉看病难看病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2日 《北京现代商报》 2006.03.22
     观点一:政府投入应当加大

    看病贵源于政府投入不足,这是许多专家在分析百姓看病贵时常说的一句话。但什么叫“政府投入不足”呢?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用了一组切实的数字,进行了解读。

    第一组数字: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3.17%,到2003年为5.65%。

    第二组数字: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上世纪80年代为51.9亿元,到2003年为1137.8亿元,增长了23倍。

    第三组数字:总体医疗费用,上世纪80年代为143.2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上升到6623.3亿元人民币,20多年增长了40多倍。

    第四组数字:政府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36.2%,到2003年为17.2%。个人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21.2%,到2003年为55.5%。
, http://www.100md.com
    第五组数字:89%的人觉得用于看病的钱在家庭开支中的比例上升了;60%的人表示看病贵很明显;90%的人对医保极不满意。

    点评:从数字可以看出,在20多年中,国家对医疗投入在GDP中的比例明显增加了,数额也加大了,但政府投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增加并不平衡,费用增加了40多倍,投入才增加了23倍。在这种不平衡中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百姓看病的总体费用中,政府出的比例下降了,出的钱少了,个人支付的比例上升了,用于看病的钱大大增加了。而看病贵的核心,正是个人负担太重。相比低收入国家27%的平均水平,我国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是少了一点。

    观点二:突出医院的公益化


    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人大代表罗益锋建议:改革公立医院经营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之所以医院收支两条线的呼声如此之高,是因为这一办法确实可以成为遏制医疗高收费的“杀手锏”。目前,医疗乱收费之所以久治不愈,根子就在于收支一条线把医院变成了一个盈利性机构,医院的各科室独立核算,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收入直接挂钩,“效益”成了医院运营的指挥棒,医院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被严重玷污。而一旦实行收支两条线,情况将全然改变。因为要想权力不被滥用,就应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到一个人(或机构)手上,而收支的分离使得管钱的权力和花钱的权力被完全分开,权力与权力之间会产生一种制衡。医院收的钱再多,它也必须全部上缴财政,医院可以花钱,但需要经过核实和批准,医生的工资也不再与创造的“产值”挂钩,由财政统一拨付。可见,收支分离从根本上斩断了医院与商业利益的联系,把公立医院真正变成了“公益医院”。收支分离是许多国家医院管理的经验。例如,在法国,病人去公立医院看病,往往只需交几欧元不等的诊疗费,其余大额医疗费用(如手术费),病人并不需要交给医院,而是由政府相关机构将账单寄给病人,病人去当地的受理中心交清。法国的这种收支分离可以说非常彻底,基本杜绝了医院与金钱事项的“联姻”,这就确保了公立医疗机构的“纯洁”,成为法国医疗制度获得全球赞誉的因素之一。收支分离目前已经在北京等地的平价医院推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平价医院收费的低廉有目共睹,媒体曾报道,一位大夫告诉记者,平价医院开业以来他开出的药方,最高也不超过50元。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重建医疗道德,关键是首先建立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医疗制度。
, 百拇医药
    点评:纵观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不难发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90%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为公立医疗机构,如此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存在很大矛盾,国家也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负担。而一切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缺少竞争环境上。现在的民营医院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了医保范围,种种政策还是为公立医院撑起了保护伞。如果引入竞争机制,势必使医疗服务得到提高,医疗价格自然下降,广大的消费者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观点三:改善社区医疗水准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社区医疗,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对此表示拥护,并提出很多建议。在政协医卫组的联组讨论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与委员们热议社区医疗建设。

    目前的矛盾是社区医疗水平比较低,好医生都集中在大医院。群众不大相信社区医疗水平,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到大医院治疗。大医院设备先进,医生水平较高,看病就贵了,结果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高强说:发展社区医疗机构一方面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购置必要设备,另外则是要调整现有医疗资源,把现有的一级医院、二级医院改造成社区医疗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不光要看病,还要预防保健。人才是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个关键,社区医疗机构需要好的全科医生。现在可以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在职培养。大医院要和社区建立联系,大医院的医生要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指导,离退休人员可以到社区继续服务,而刚毕业的医生必须先到社区服务一两年,否则不能到大医院工作。我们规划是5年,到2010年达到机构设置和服务机构布局比较合理,设施比较齐全,人员专业素质比较高,运转机制比较灵活。通过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把城市医疗基础打好,构建一个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社区和医院密切联系、相互支持、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制度。

    点评:对于社区医院首诊制,不少人持反对意见。首先,对于病人来说,只要得病了就要去医院,因为病是不分大小的。毕竟社区医生的水平不能与大医院相比,一旦误诊很容易引起疾病的发展,以至耽误病情。发展社区医疗首先要改善社区医疗的水准,国家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改善社区医院的硬件设备。其次,社区医院要开展以预防保健为主,将疾病堵截在萌芽阶段。, 百拇医药(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