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0957761
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热点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1期
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热点综述

     2005年11月中旬,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共有近百位来自美、德、英、法等国家和400余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主题为“科技进步和精神卫生”,内容涵盖生物精神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精神与心理卫生相关的各个领域。现将大会的一部分热点内容简介如下。

    中国精神卫生现状及挑战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教授根据最近的世界精神卫生调查(WMHS)结果,分析了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按照CIDI/DSM-IV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焦虑障碍、以抑郁症为主的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的年患病率为7.0%,其中仅11.1%的患者接受了精神医学、普通医学或传统医学的服务,服务利用率极不理想。WMHS反映了中国精神卫生的巨大需要,潜在的大量需求以及供需间的严重缺口,对我国的精神卫生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综合医院精神障碍调查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身科张旭等对综合医院急诊患者伴发的精神障碍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采用一般健康自评问卷(GHQ-12)、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工具以及躯体疾病严重程度清单调查了某三甲医院急诊留院观察患者300例。调查显示,急诊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可疑焦虑者为17.0%,肯定焦虑者为8.3%,可疑抑郁者为16.3%,肯定抑郁者为13.3%。患者生命质量普遍明显降低,心理障碍越严重,生命质量越低。

    Freiburg大学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科Fritzsche教授报告了综合性医院的心身医学会诊联络服务,认为对躯体化心理障碍应重新认识和治疗,患者面临社会心理方面的不幸事件后会出现躯体症状,提出了社会心理治疗模式及步骤:① 详细了解症状及病史,并回顾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患者自己对疾病的认识;②通过理解心理、生理医学的相互关系,形成对疾病的新认识;③减缓心理、社会应激对疾病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