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0957781
急性肺损伤的细胞治疗 一个现实的梦想?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1期
     本报讯 美国Burnham等报告,急性肺损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其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集落数呈显著正相关。[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2(7)∶854]

    动物实验显示,一些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如EPC)可经血到达受损肺脏,促进损伤的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修复。

    该研究纳入45例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10例插管患者为对照,还有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分离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EPC,并培养7天,计算细胞集落数。

    结果显示,急性肺损伤组患者外周血EPC集落数明显增加,显著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插管病人无显著差异。

    但是,急性肺损伤组患者的生存与集落数呈显著正相关(P<0.04),集落数≥35者的死亡率为30%,而集落数<30者的死亡率为61%(P<0.03),对年龄、性别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校正后,结果不变。

    研究者认为,血循环中EPCs的数目存在个体差异,当急性肺损伤等炎症反应时,EPC从骨髓中大量动员出来,外周血中的EPC可以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当EPC严重缺乏时,可严重影响急性肺损伤的修复。因此,EPC在急性肺损伤及其恢复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预测预后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点评 循环中的EPC数量增加,主要与骨髓中EPC增殖与分化增加及EPC从骨髓动员增加有关。在急性肺损伤时,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EPC的增殖、分化和动员。

    目前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该研究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设想,即能否将EPC作为急性肺损伤的一种治疗手段,如提高外周血EPC较少患者的血EPC,从而达到改善急性肺损伤预后的目的?当然,要真正将这种细胞治疗方法应用到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EPC在急性肺损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并寻找合适的方法使受损者循环血中维持适当的EPC数量和功能。(黄绍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