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0957811
重视患者教育 提高乙肝治疗依从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1期
     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V),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虽然乙肝是严重危害健康、威胁生命的进展性疾病,但我国乙肝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认知水平却极其低下。

    2004年,中华医学会在全国6个城市对400余例乙肝患者的调查发现,约有50%的患者认为共同进餐及其他可能与患者唾液接触的方式会传染乙肝。55%的被调查者认为,治疗的目标仅仅是所谓的大三阳转阴,甚至有33%的患者将治疗目标定为不切实际的“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这反映出很多患者对于乙肝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和治疗目的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

    另一项调查发现,疾病复发时,及时就医的患者仅占38.7%,选择在家服药或居家观察的占61.3%;而定期复查的病人只占21.0%;此外,约有43%的患者不戒酒。上述种种都严重影响了乙肝患者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调查还发现,乙肝患者有关乙肝防治知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依次是医师、电视、报刊、医院内的教育资料和病友间的交流。因此医师如何对病人进行合适的教育至关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帮助病人了解HBV及乙肝相关知识

    笔者工作中曾经遇到过年轻的HBV携带者不敢恋爱结婚,十分痛苦;也发现患者配偶亲属的乙肝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乙肝究竟是怎么传播的,有没有办法预防,这是医务人员需要向病人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对控制疾病的播散以及患者的的正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乙肝的传播方式已经明确,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近年来,国家对血液和血制品的检测日趋严格,输血感染乙肝已不多见。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感染,但是一般在正规医疗机构分娩的新生儿,医务人员都会按国家规定给予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疫苗进行被动和主动免疫,保护率近90%。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有创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 百拇医药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住一个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的,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蚊子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会传播乙肝。但是夫妻等生活密切接触者的乙肝发病率确实要高于普通人群,说明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是必要的。其实,乙肝疫苗对正常人群有很好的保护率,患者的配偶、家庭成员等高危人群通过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如果证实没有感染过乙肝,可以选择接种乙肝疫苗。乙型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保护力可长达12年,一般不需再检测HBs-Ab的水平。

    帮助病人树立正确治疗观

    解放军302医院的一项调查发现,约70%的病人发病后不知道该去哪里治疗,应该如何治疗。大多数病人困惑于铺天盖地的乙肝治疗广告,不少人求治于江湖游医,身体上和精神上均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乙肝治疗的认识,不少病人存在着以下4大误区:

    1.认为乙肝是无法治疗的:由于乙肝的难治性和治疗的长期性,使许多慢性乙肝患者甚至部分医务人员都产生了乙肝无法治疗的误解。部分患者由此放弃了积极的治疗态度,不随访、不治疗,就诊时常常已发展成失代偿性的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事实上,近年来以抗病毒治疗为核心的乙肝治疗学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尚难彻底清除病毒,但长期抑制病毒,可延缓疾病进展成肝硬化、肝癌。但是目前有适应证的病人仅有19%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这除了与经济等因素有关以外,病人对乙肝治疗认知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 百拇医药
    2.盲目追求e抗原阴转:e抗原阴转即所谓“大三阳”转“小三阳”,是许多患者治疗的目标。不少肝功能正常的处于免疫耐受期的病人也在接受干扰素等所谓转阴治疗,极大地浪费了医疗资源,甚至使病人提前进入免疫清除期,加重了病情。国际上以及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制定正确的治疗目标是获得科学的治疗方式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的根本所在,在这个关键环节上,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3.迷信中草药和所谓“秘方”:不少慢性乙肝患者盲目迷信中药,认为中药安全有效,甚至相信一些游医的所谓秘方,不仅耽误了及时治疗,有的还因为药物的毒性加重了肝损害。应该看到,虽然许多中药被发现有抗病毒作用,但是其作用仍然缺乏严格的验证,尚未被公认。而如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已经在全球范围进行了长期严格的临床研究,其在乙肝中的作用已被公认。目前抗病毒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乙肝治疗的关键,盲目迷信病人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 百拇医药
    4.对乙肝治疗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乙肝是一个长期进展性的疾病,在很多时候它并不造成严重的症状甚至会自行缓解,因此许多病人往往忽略长期随访的重要性。一项调查显示,仅有21%的病人能做到长期随访,大多数病人仅在自觉不适时就医。其实,乙肝活动常无显著的症状,病人可能仅仅觉得乏力等,由于症状不典型而容易忽视。不少病人因病情加重就诊时,已发展至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肝癌,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临床医师有责任提醒患者,要高度重视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建议此类患者每3~6个月应检测肝功能、HBV DNA、甲胎蛋白并接受肝脏B超检查。

    由于目前仍然没有哪种药物能够彻底清除病毒,因此病人一次抗病毒疗程完成后,即使已经取得了完全应答,疾病反复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这并不意味着治疗失败,也不意味着病人就不能再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的研究主张多次抗病毒治疗,近10年来医学的进展使医师手中用于治疗乙肝的“武器”越来越多,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拉米夫定治疗无效的病人都可以采用其他相应的方法,不应让病人失去再次治疗的机会。
, http://www.100md.com
    教育病人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乙肝患者的生活方式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愉快的心情、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避免酒精等损肝物质的摄入都是乙肝病人正确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笔者工作中曾经发现有病人经常通宵打麻将,最终因过度劳累引起肝功能衰竭。有统计显示,饮酒的慢性乙肝患者只有一半能做到戒酒,重叠酒精性肝病常常是乙肝病情加重、难治的重要因素。也有不少病人认为乙肝是“富贵病”,成天休息进补,结果乙肝没好,又患了脂肪肝。因此,医师对病人在这方面进行教育十分重要。

    注重教育病人,提高他们对乙肝的认知是医师治疗乙肝病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对疾病和治疗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以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患者,就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