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实验针灸
编号:10978486
[第二章]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1)(6)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3日 《实验针灸》
[第二章]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1),上一页[1][2][3][4][5][6]
     附:经络实质的几种假说

    目前的经络假说(Meridian hypothesis)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观点:①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②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功能调节系统。③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这些假说有的是通过临床观察或实验论证提出来的;有的则是遡本求源,考证前人关于经络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之后,参照现代生命科学理论而提出来的;还有的则是根据现代科学中的有关成果与经络现象的相似性而进行的推理。这些假说虽然都还不能对经络现象和针灸作用的种种规律作出十分圆满的解释,但毕竟是某一时期对经络这种复杂生命现象的一种认识,可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经络的实质。围绕经络实质的实验研究所提出的各种假说很多,就其主要者归纳如下:

    一、 二重反射假说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和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制而实现的,但器官功能的神经调节可通过两种形式来完成。其一,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长反射;其二,是通过位于器官局部神经丛而实现的短反射。消化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可以作为说明这两种反射的典型代表,其他器官也有类似的机制。基于这些生理学中巳知的事实和国内对经络现象研究的结果,汪桐于1977年提出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穴位,一方面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通常的反射效应(即长反射);另一方面,由于局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些酶化学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引起一系列的局部短反射,从而引起了循经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

    二重反射假说的基本观点是:①经络循行线上的组织存在着相对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其分布可能有特殊的构型:②经络循行线上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血管周围有相对丰富的神经丝(网),主要由交感肾上腺能、胆碱能纤维和传人神经所组成,这些游离的神经末梢可以相互发生影响;③针刺时,由于局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些酶化学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即可成为引起另一个短反射的动因。如此相继触发,向一定方向推进,从而引起了循经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④在一系列局部短反射相继激发的过程中,每一个反射环节所引起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进人中枢,升为意识。这些局部短反射的代表区在大脑皮质上相互接通,就形成了经络在大脑皮质上的投影图;⑤在经络循经行线上,以神经和血管为基础的局部短反射效应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古老、比较低级的外周整合系统,是进化过程中比较原始的功能。作者认为,以二重反射假说,可比较完整地解释针刺穴位时出现的反射效应和各种循经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