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与抗衰老
张立侠 长春中医学院
脾虚与衰老
《本草纲目》云:“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脾胃健旺,元气充沛,则不受戕害,后天无伤,气血化源充足,自然气足神旺,不老延年。
1.脾虚气血乏源导致衰老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老者之气血衰”。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是生成营卫的主要物质基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脾虚则致营卫不足;宗气的生成亦离不开脾,《灵枢·邪客》谓:“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胸中大气无以为养,宗气活力下降;元气也资生于脾,《质疑录》云:“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人体胚胎的形成,以及分娩后的生长发育,还有防病抗邪所需的气血精液等,除禀受于先天之精外,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李东垣提出,脾胃病元气衰,元气衰折人寿的思想,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资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不能充。”
, http://www.100md.com
血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营气和津液,在心肺的气化作用下生成。《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液对人的防病抗衰起着重要作用。脾健血旺则机体得用,长有天命;脾亏血虚则机体失和,病生衰现。张景岳概括道:“凡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资脏腑,安魂魄,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衰,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
2.脾虚气机不利导致衰老
气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没有气化便没有生命。而升降出入是气化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而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枢纽,气化基于气之运动,故脾是气化之枢,人体生命运转之机。脾(胃)居于中焦,通连上下,乃气升降出入必经之道路;脾可调衡气的运动,肝肾气之上升,肺心气之下降皆由于脾胃为之斡旋,脾升清气,胃降浊气,津液通调,精微得布,气机条畅,五脏通和,循环不已,生生不息,则延年益寿。否则,如《四圣心源》云:“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则神病,肝木左郁则血病,肺金右滞则气病。”
, 百拇医药
脾胃作为五脏枢轴而协调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人的五脏六腑均有脾土之气。中焦脾胃属土,不独主于时,把脾胃分成五脏之中“宏观”脾胃和每脏之中的“微观”脾胃,在每一脏气机运动中,也有脾胃气机,即每一脏气机的升降均赖以脾胃之气的升降。中焦脾胃升降,主持诸脏出入。水谷精微滋养、填充五脏精气(入),及五脏向全身输布精微和自身排泄浊气(出)虽然靠的是脏腑本身的升降功能,但亦需中焦脾胃升降气机为之主持。脾胃气机转枢正常与否在衰老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脾胃转枢失职,则脏腑气机失于调畅,体内精微物质不能转化,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使虚、痰、郁、瘀丛生,从而易病早衰。
1.益气健脾延缓衰老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而为脑,"脑为髓之海"。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脾主运化升清,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禀气于脾胃,即精髓之海必赖后天为之资。人过中年,脾气渐虚,气血不足,精血渐亏,且其气降者多升者少,精血亏虚则脑髓失充,清气不升则脑髓失养,渐致神机失用。同时,脾虚易生湿聚痰,痰凝气滞又可致血瘀,痰浊瘀血阻滞脑络,进一步加速了脑的老化。可见衰老过程中既有本虚又有标实。益气健脾之法既能直接补虚又能间接泻实,一方面可使五脏安和,气血充足,脑髓得养;另一方面脾气健运则湿除痰化,气血调和,痰瘀尽除,脑络通畅,神机健旺。
2.益气健脾方药的抗衰老特点
益气健脾法的代表方剂是四君子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从历代本草对以上药物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其延年益寿、安神增智的作用。《本草纲目》:"人参,补五脏,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茯苓,久服安魂养神,开心益智,止健忘。""白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除湿益气,和中补阳。""甘草,久服轻身延年,通九窍,利血脉,益精养气。"以上四药合用,一方面可以补气养血,使气血充足,脑髓得养;另一方面又可调和气血,化瘀除痰,使气机通畅。全方既补虚又泻实,正是针对衰老过程中本虚标实证候的良方。
, http://www.100md.com
脾虚与衰老
《本草纲目》云:“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脾胃健旺,元气充沛,则不受戕害,后天无伤,气血化源充足,自然气足神旺,不老延年。
1.脾虚气血乏源导致衰老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老者之气血衰”。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是生成营卫的主要物质基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脾虚则致营卫不足;宗气的生成亦离不开脾,《灵枢·邪客》谓:“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胸中大气无以为养,宗气活力下降;元气也资生于脾,《质疑录》云:“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人体胚胎的形成,以及分娩后的生长发育,还有防病抗邪所需的气血精液等,除禀受于先天之精外,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李东垣提出,脾胃病元气衰,元气衰折人寿的思想,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资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不能充。”
, http://www.100md.com
血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营气和津液,在心肺的气化作用下生成。《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液对人的防病抗衰起着重要作用。脾健血旺则机体得用,长有天命;脾亏血虚则机体失和,病生衰现。张景岳概括道:“凡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资脏腑,安魂魄,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衰,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
2.脾虚气机不利导致衰老
气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没有气化便没有生命。而升降出入是气化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而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枢纽,气化基于气之运动,故脾是气化之枢,人体生命运转之机。脾(胃)居于中焦,通连上下,乃气升降出入必经之道路;脾可调衡气的运动,肝肾气之上升,肺心气之下降皆由于脾胃为之斡旋,脾升清气,胃降浊气,津液通调,精微得布,气机条畅,五脏通和,循环不已,生生不息,则延年益寿。否则,如《四圣心源》云:“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则神病,肝木左郁则血病,肺金右滞则气病。”
, 百拇医药
脾胃作为五脏枢轴而协调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人的五脏六腑均有脾土之气。中焦脾胃属土,不独主于时,把脾胃分成五脏之中“宏观”脾胃和每脏之中的“微观”脾胃,在每一脏气机运动中,也有脾胃气机,即每一脏气机的升降均赖以脾胃之气的升降。中焦脾胃升降,主持诸脏出入。水谷精微滋养、填充五脏精气(入),及五脏向全身输布精微和自身排泄浊气(出)虽然靠的是脏腑本身的升降功能,但亦需中焦脾胃升降气机为之主持。脾胃气机转枢正常与否在衰老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脾胃转枢失职,则脏腑气机失于调畅,体内精微物质不能转化,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使虚、痰、郁、瘀丛生,从而易病早衰。
1.益气健脾延缓衰老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而为脑,"脑为髓之海"。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脾主运化升清,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禀气于脾胃,即精髓之海必赖后天为之资。人过中年,脾气渐虚,气血不足,精血渐亏,且其气降者多升者少,精血亏虚则脑髓失充,清气不升则脑髓失养,渐致神机失用。同时,脾虚易生湿聚痰,痰凝气滞又可致血瘀,痰浊瘀血阻滞脑络,进一步加速了脑的老化。可见衰老过程中既有本虚又有标实。益气健脾之法既能直接补虚又能间接泻实,一方面可使五脏安和,气血充足,脑髓得养;另一方面脾气健运则湿除痰化,气血调和,痰瘀尽除,脑络通畅,神机健旺。
2.益气健脾方药的抗衰老特点
益气健脾法的代表方剂是四君子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从历代本草对以上药物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其延年益寿、安神增智的作用。《本草纲目》:"人参,补五脏,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茯苓,久服安魂养神,开心益智,止健忘。""白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除湿益气,和中补阳。""甘草,久服轻身延年,通九窍,利血脉,益精养气。"以上四药合用,一方面可以补气养血,使气血充足,脑髓得养;另一方面又可调和气血,化瘀除痰,使气机通畅。全方既补虚又泻实,正是针对衰老过程中本虚标实证候的良方。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