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 > 壮族名医 > 正文
编号:10961816
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源流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86kb)。

    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源流

    专 业:中国医学史

    研究方向:壮医发展史

    年 级:九三级

    研 究 生:周金花

    导 师:黄瑾明 教 授

    黄汉儒 主任医师

    一九九六年六月

    目 录

    内容提要 .............................................................................................(1)

    前 言 ................................................................................................(1)

    一、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渊源 .....................................................................(1)

    (-)壮医对痧病的早期认识 ...............................................................(1)

    (二)早期的防治措施 ........................................................................(3)

    二、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发展 ..................................................................(7)

    (一)挑痧法的经验积累 ..................................................................... (7)

    (二)病名和分类的出现 .....................................................................(8)

    (三)诊断学的进步 ...........................................................................(9)

    (四)治疗学的发展 ...........................................................................(10)

    三、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现代研究 .........................................................(19)

    (一)病名及分类的日趋明确 ...............................................................(19)

    (二)方药的拓宽 ..............................................................................(21)

    (三)多渠道的挖掘研究和总结提高 ......................................................(22)

    (四)现代科学在研究中的运用 ............................................................(23)

    四、影响壮医痧病诊疗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24)

    (一)崇尚医药因素 ...........................................................................(24)

    (二)社会经济因素 ...........................................................................(25)

    (三)政治文化因素 ...........................................................................(25)

    (四)地域环境因素 ...........................................................................(26)

    结 语.............................................................................................(26)

    参考文献.............................................................................................(27)

    内容提要

    本文以考古资料、汉文史料及民间考察资料为依据,分四大部分对壮医痧病(以下简称本病)及其诊疗源流和相关问题展开历史性、整体性探讨。

    第一部分:讨论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渊源。通过考查考古等有关文献,结合近现代壮医对本病的认识,论述秦汉以前壮医对痧病的早期认识和诊疗的概况。

    第二部分:阐述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发展。就秦汉以后至唐宋时期,壮医挑痧法经验的积累,明清时期病名和分类的出现,诊断学的进步,治疗学的发展等方面作了阐述。

    第三部分:论述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现代研究。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继承的基础上,病名和分类的日趋明确,方药内容的拓宽充实,许多学者通过不同渠道对本病的诊疗技术经验进行了发展式的深入挖掘研究,现代科学方法被运用到本病及其诊疗的研究中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初步探讨影响壮医痧病诊疗技术发展的因素。

    前 言

    壮医痧病是指由于体弱气虚,感受疠气、霉气、痧雾暑气等外邪,或饮食不洁,内伤肠胃,导致气机阻滞,血运不畅,阴阳失调所产生的以痧点和胀累感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它以全身胀累,倦怠无力,恶心厌食,胸背部透发痧点,或吐或泻,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是壮族地区自古以来的常见病、多发病。壮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对本病丰富的认识和诊疗经验。本文拟就壮医对痧病的认识及其诊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影响因素等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一、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渊源

    专家指出:"旧石器时代,甚或更早一些时间,壮族医药已开始萌芽"。大量的文化遗物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甚或更早一些时间,壮族先民就已开始在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生息繁衍,著名的"麒麟山人"、"柳江人"、"甑皮岩人"、"灵山人"、"荔浦人"等石器时代原始人都是壮族的远祖代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86kb)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doc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