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265
生产企业:规避四大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0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1期(总第2295期 2006.04.10)
     如果说,五年前的第三终端还是一块未被发现的金矿;如果说,两年前的第三终端还虚掩着半遮半闭的门,那么,现在第三终端市场已经成为一块人人争抢的香馍馍。

    的确,第三终端异常诱人。在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笔者与很多已经进入或者想要进入第三终端的企业进行过接触,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带有共性的误区。

    误区一:

    “用宝马生产线制造手扶拖拉机”

    长久以来,中国的生产企业都集中于第一、第二终端,因此其培育或建立的营销团队相对素质比较高,熟悉城市环境,对收入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在医院,他们可以与院长对话,可以将药品新知识向主任们讲解,可以与医生畅谈宏观形势;在药店,他们能打动拥有几百家分店的连锁零售企业总裁,能与高学历的采购总监谈笑风生。正因为如此,很多生产企业就认为自己的队伍非常具有战斗力,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第一、第二终端游刃有余,进军第三终端显然也是小菜一碟。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 http://www.100md.com
    很多活跃于医院、药店的营销人才来到第三终端后水土不服:有的与广大的农村用药者没有共同语言;有的人受不了第三终端的艰苦环境;有的人认为之前所学知识在这里几乎无用武之地,最终铩羽而归。

    笔者将以上种种现象形容为“用宝马生产线制造手扶拖拉机”。

    事实上,我们不能认为是企业原先的营销队伍能力不强,但由于第三终端的特殊性,想进军第三终端市场的企业应该考虑打造一条适合的“生产线”来进行推广。盲目将人员从原先的战场撤走,很可能会在新阵地上没有胜算,原先的战线也失守,得不偿失。

    误区二:

    一类产品打天下

    为何第三终端近几年才被众多生产企业所重视?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目标市场的特殊性。面对特殊市场必须要有特殊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期望一类产品包打天下,显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 http://www.100md.com
    笔者发现,很多生产企业将原先在医药市场营销的产品直接投放至第三终端,结果往往是部分产品由于价格太高根本不被目标客户接受;部分产品技术含量太高,第三终端市场目标客户也没法理解。也有的企业面对不同市场制定了不同的价格策略,这种策略是可取的,但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药品回流,造成严重的窜货现象,使得第三终端之门未能顺利打开,原先的市场也一片混乱。

    对于期望进入第三终端的生产企业,如果产品目录齐全,就必须进行筛选,不应全线进攻;如果产品类别不多,可以通过改变剂型、改变包装的形式,以差异化的策略,适应第三终端目标客户的口味。

    误区三:

    第三终端是铁板一块

    据不完全统计,第三终端客户超过70多万个。如此之大的第三终端,区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显然会存在很多差异。由于第三终端组成的复杂化,我们就不能将其视为铁板一块,不分重点地一股脑儿全抓。
, http://www.100md.com
    据笔者了解,江浙沪一带的农村市场有很大的特殊性,与西部城市差别相当大。这里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目标人群收入水平高、交通便利、大众健康意识强,在这里,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自然高一些。在其他地区则不然。生产企业在操作第三终端时要像对第一终端运作那样,将其分为ABC各个等级,根据其市场规模、消费行为策划不同的运作方案。

    误区四:

    惧怕配送困难而不敢进入

    在中国广阔的第三终端土地上,要想渗透至每一个角落几乎不可能。对于熟悉城市市场运作的某些生产企业来说,第三终端的物流配送似乎是一道迈不过的坎。因为一些主流医药商业企业只抓重点的第一、第二终端市场,而自己又不能在如此多的郊县设立商务代表,所以不少生产企业因物流和应收账款的原因而止步不前。也有的企业在没解决物流和资金流的前提下就冒然“出手”,导致血本无归。

    细心的业内人士不难发现,以前中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上万家,通过GSP认证后,平均每个省也超过200家,能覆盖绝大部分区域。同时,已经有部分先知先觉者转向第三终端配送,现款现货、服务良好。因此,想进入第三终端的医药工业企业可以从众多的商业企业中进行筛选,找出覆盖面广、配送速度快、诚信度高的商业企业,在每个目标区域选择一家或几家合作对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第三终端与第一、第二终端迥然不同,医药工业企业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差异性,配置相应的人员,规划相应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上误区,在第三终端市场上有所斩获。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5期, 百拇医药(陈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