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第五节 燥气病机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一、外燥病机外燥即秋月燥气,行令于秋分之后,小雪以前。燥气为病,称为"秋燥",具有明显的时令性,故喻嘉言谓"秋伤于燥"。燥气清肃,内应肺气,所以燥气为病,其初多见燥伤肺卫的病理。若迁延不愈,即可以内传入里,其病势演变与转归,亦与其它温病大体相同。
"燥胜则干",故在燥气为病的过程中,无论是燥伤肺卫,或传入阳明,甚至深入下焦肝肾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津气干燥,阴血亏乏的病理。
秋令上承炎夏,后启寒冬。初秋之际,秋阳以曝,燥气偏热,感之者则病温燥。深秋气冷、西风肃杀,燥气偏寒,感之者则病凉燥。
燥气最易伤津,其治以滋润为主。《内经?至真要大论》有"燥者润之"的明训。但秋燥终属外感为病,其初起治疗,除润燥之外,还须分别病邪属性,佐以解表之法,以透邪外出,质言之,即凉燥初起,宜辛开温润,温燥初起,宜辛凉甘润。外燥伤人,在病机演变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燥伤肺卫 燥气由口鼻、肌表而入,肺卫首当其中。其中温燥犯肺,多致肺津受损,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喉干鼻燥、咳嗽少痰、口渴、舌干等症伏。凉燥则多肺卫同病,使卫气被郁,肺之津气受损,以致肺失清肃为主要病机变化。可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稀痰、苔白少津、脉弦等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