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药剂学(第五版) >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
编号:10962467
第十章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2)
http://www.100md.com 《药剂学(第五版)》
     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一)胶束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solubilization)。例如甲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2%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加到50%。0.025%吐温可使非洛地平的溶解度增加 10倍。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常可借此增溶,形成澄明溶液及提高浓度。

    胶束增溶体系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也是热力学平衡体系。在CMC以上,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胶束数量增加,增溶量也相应增加。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即为最大增溶浓度(maximum additive concentration, MAC)。例如,1g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增溶0.262g黄体酮,1g吐温80或吐温20可分别增溶0.19g和0.25g丁香油。此时继续加入增溶质,若增溶质为液体,体系将转变成乳浊液。若增溶质为固体,则溶液中将有沉淀析出。显然,表面活性剂CMC及缔合数不同,增溶MAC就不同。CMC越低、缔合数越大,MAC就越高。

    (二)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温度对增溶存在三方面的影响:①影响胶束的形成;②影响增溶质的溶解;③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上升主要是增加增溶质在胶束中的溶解度以及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1. Krafft点 图10-3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图中虚线)。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未超过溶解度时(区域1),溶液为真溶液;当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时,则有过量表面活性剂析出(区域B);此时再升高温度,体系又成为澄明溶液(区域Ⅲ),但与1相不同,Ⅲ相是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溶液。

    图10-3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溶解曲线

    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Krafft点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或者说,只有在温度高于Krafft点时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Krafft点分别约为8℃和70℃,显然,后者在室温的表面活性不够理想。

    2.起昙与昙点 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可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