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前庭神经切断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 眩晕是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一类复杂的症状,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外伤后引起的眩晕,约占颅脑外伤的30%~90%,眩晕患者的治疗应包括:一般治疗、心理治疗、病因治疗、症状治疗、前庭补偿训练、手术治疗。前庭神经切断术可治疗顽固性眩晕,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前庭神经;眩晕;手术期护理
本病房于2004年5月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外伤后眩晕,本术式通过单侧枕下开颅,在小脑桥脑角区切断前庭神经近端轴索,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了严密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5岁,2004年2月被人以铁器击伤头部,当时意识丧失,左耳流血样液体,CT见气颅、颅底骨折、多发挫裂伤,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但一直有左耳鸣,听力丧失,顽固性眩晕难以忍受。于2004年5月14日收入我科,5月25日在全麻下行左CPA入路前庭神经切断。术后患者神清,语利,眩晕症状明显好转,偶有耳鸣,复查CT颅内正常,手术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被人打伤后突然丧失一侧听力,加之难以忍受的耳鸣及眩晕,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休息也难以保证。患者考虑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常因担心听力不能恢复、眩晕耳鸣无法缓解而感到恐惧,生活质量下降,产生焦虑和自卑的心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以开导及讲解为主的措施,多次与患者接触,做好心理疏导,讲解手术改善耳鸣、眩晕症状的理论依据,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焦虑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生活护理 患者有顽固性眩晕、耳鸣、步态不稳、闭目难立、夜间难以入睡,护士主动安慰、关心患者,嘱患者眩晕发作时闭目静卧休息,照顾好患者的日常生活,避免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睡眠。
2.1.3 营养支持 患者由于伤后顽固性眩晕、耳鸣、难以入睡而产生焦虑,导致食欲下降,护士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尽可能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进食高蛋白质饮食,并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适当的脂肪,以促进机体康复。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术毕返回隔离室,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向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情况。以后每15~30min测量1次,同时注意观察意识及肢体的变化。3h后患者全麻清醒,语言流利,回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活动自如,巴宾斯基征(-),血压125/90mmHg,脉搏100次/min,血氧饱和度100%。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为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右侧,注意观察呼吸的幅度及频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痰鸣音等,及时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患者清醒后,嘱患者尽量自行将口腔中的分泌物及时吐出来,进食和饮水要少量多次,避免误吸。
2.2.3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麻醉药和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的抑制不因手术结束而消除。因此,手术后应继续对循环系统进行监测。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和温湿度,根据血压、脉搏、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调节输液量及速度,防止输液量过多或不足。
2.3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主诉左耳鸣缓解,眩晕感减轻。患者行走基本正常,闭目难立征消失,夜间自行入睡,生活可以自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护士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积极预防感冒。保持伤口干燥,1个月后洗头,伤口痒时可用75%酒精擦拭。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刺激和高强度的运动。3个月后做影像学检查。症状加重随时复诊。
3 小结
眩晕是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一类复杂的症状,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对于眩晕的定义是:平衡障碍的一种主观感觉,空间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及体位障碍之错觉。外伤后引起的眩晕,约占颅脑外伤的30%~90%,种类繁多,由于外伤的不同,损伤程度轻重不一,受伤部位不同而有不同临床表现。损伤的性质,可有出血、血肿形成、水肿、神经撕裂或牵拉、脑实质软化及瘢痕形成等。国内外文献将其分为以下数种:脑震荡后综合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震荡、外伤性前庭衰竭、外伤性外淋巴漏、气压性内耳损伤、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甩鞭伤、非特异性创伤后眩晕。眩晕患者的治疗应包括:一般治疗、心理治疗、病因治疗、症状治疗、前庭补偿训练、手术治疗。由于前庭神经切断术为破坏性手术,手术后有出血及面瘫的危险,且有可能症状不缓解。因此术前应注重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恢复术后,确保手术成功。
(编辑:黄鉴一)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百拇医药(吕玉梅)
【关键词】 前庭神经;眩晕;手术期护理
本病房于2004年5月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外伤后眩晕,本术式通过单侧枕下开颅,在小脑桥脑角区切断前庭神经近端轴索,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了严密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5岁,2004年2月被人以铁器击伤头部,当时意识丧失,左耳流血样液体,CT见气颅、颅底骨折、多发挫裂伤,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但一直有左耳鸣,听力丧失,顽固性眩晕难以忍受。于2004年5月14日收入我科,5月25日在全麻下行左CPA入路前庭神经切断。术后患者神清,语利,眩晕症状明显好转,偶有耳鸣,复查CT颅内正常,手术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被人打伤后突然丧失一侧听力,加之难以忍受的耳鸣及眩晕,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休息也难以保证。患者考虑到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常因担心听力不能恢复、眩晕耳鸣无法缓解而感到恐惧,生活质量下降,产生焦虑和自卑的心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以开导及讲解为主的措施,多次与患者接触,做好心理疏导,讲解手术改善耳鸣、眩晕症状的理论依据,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焦虑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生活护理 患者有顽固性眩晕、耳鸣、步态不稳、闭目难立、夜间难以入睡,护士主动安慰、关心患者,嘱患者眩晕发作时闭目静卧休息,照顾好患者的日常生活,避免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睡眠。
2.1.3 营养支持 患者由于伤后顽固性眩晕、耳鸣、难以入睡而产生焦虑,导致食欲下降,护士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尽可能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进食高蛋白质饮食,并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适当的脂肪,以促进机体康复。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术毕返回隔离室,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向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情况。以后每15~30min测量1次,同时注意观察意识及肢体的变化。3h后患者全麻清醒,语言流利,回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活动自如,巴宾斯基征(-),血压125/90mmHg,脉搏100次/min,血氧饱和度100%。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为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右侧,注意观察呼吸的幅度及频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痰鸣音等,及时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患者清醒后,嘱患者尽量自行将口腔中的分泌物及时吐出来,进食和饮水要少量多次,避免误吸。
2.2.3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麻醉药和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的抑制不因手术结束而消除。因此,手术后应继续对循环系统进行监测。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和温湿度,根据血压、脉搏、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调节输液量及速度,防止输液量过多或不足。
2.3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主诉左耳鸣缓解,眩晕感减轻。患者行走基本正常,闭目难立征消失,夜间自行入睡,生活可以自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护士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积极预防感冒。保持伤口干燥,1个月后洗头,伤口痒时可用75%酒精擦拭。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刺激和高强度的运动。3个月后做影像学检查。症状加重随时复诊。
3 小结
眩晕是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一类复杂的症状,为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对于眩晕的定义是:平衡障碍的一种主观感觉,空间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及体位障碍之错觉。外伤后引起的眩晕,约占颅脑外伤的30%~90%,种类繁多,由于外伤的不同,损伤程度轻重不一,受伤部位不同而有不同临床表现。损伤的性质,可有出血、血肿形成、水肿、神经撕裂或牵拉、脑实质软化及瘢痕形成等。国内外文献将其分为以下数种:脑震荡后综合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震荡、外伤性前庭衰竭、外伤性外淋巴漏、气压性内耳损伤、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甩鞭伤、非特异性创伤后眩晕。眩晕患者的治疗应包括:一般治疗、心理治疗、病因治疗、症状治疗、前庭补偿训练、手术治疗。由于前庭神经切断术为破坏性手术,手术后有出血及面瘫的危险,且有可能症状不缓解。因此术前应注重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恢复术后,确保手术成功。
(编辑:黄鉴一)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百拇医药(吕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