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5期
编号:10964137
引入志愿者参与血液肿瘤患儿康复护理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志愿者,,志愿者;患儿;护理,1引入背景,2志愿者的服务内容,3志愿者的管理方式,4结果,5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志愿者进入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开展志愿活动的可行性、方式及活动内容。方法 对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住院的52例患有血液肿瘤的患儿发放问卷,以期了解血液肿瘤患儿对引入志愿者参与康复护理的认同情况。结果 志愿者在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开展了探访患儿、才艺表演、教授绘画手工技能和音乐治疗等活动,志愿活动受到80.8%的患儿特别是6~9岁年龄段患儿的欢迎;志愿活动一般应安排在下午,以每周1~3次,持续时间1~2h为宜;65.4%的患儿希望得到专业教师的帮助(在住院期间为其补习文化课程)。结论 志愿者进入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开展志愿活动对患儿、志愿者本身及医院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志愿者;患儿;护理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者也称为义工。志愿活动面向大众、服务社会,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在海外一些国家,志愿服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各具特色,已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志愿者的足迹也走进了医院。医院志愿者服务,就是志愿者在无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面向患者的服务[1]。

     1 引入背景

    我院血液病中心共有120张床位,其中大约75%收治的是患有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的患儿。患癌是一件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情绪及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水平的性质和强度,甚至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2]。而调查显示:11岁以下患儿对白血病的诊断认识肤浅,表现不出恐惧感,疾病的诊断对该年龄组患儿心理行为影响不大,而主要受住院治疗,尤其是各种有创穿刺的疼痛,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后自我形象改变,与家长同学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3]。为了缓解长期住院与家庭社会分离带来的压力,转移患儿对疼痛、胃肠道不适的注意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重返社会的适应能力,从2001年开始在血液肿瘤病房引入志愿者,参与血液肿瘤患儿的精神、心理康复护理,借助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为血液肿瘤患儿提供更深层次的人性化护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患有恶性病的未成年儿童,机体抵抗力低下,加之我院病室条件有限,一般是8人的大房间,患儿多数不设陪床,因此在志愿者的招募上,以强调保障患儿的安全为首要,为此我院采取了谨慎的方式,不面对个人招募,主要是与一些信誉可靠的社团合作,确保提供具备一定志愿服务的素质、特长、技能及专业知识,具有爱心、良好心态、身体健康、有一定亲和力的志愿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0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