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皮疹 抗生素是祸首
目前,儿科用药品种日益增多。由于用药多,发生药物性皮疹的机会就相应增多了,所以药物正确选用和合理应用显得更加重要。
小儿皮疹要鉴别
临床常见皮疹性疾病包括:①幼儿急疹:又叫“婴儿玫瑰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婴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②风疹:俗称“风痧”,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③麻疹:俗称“痧子”,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4药物性皮疹:药物性皮疹是由于对某些药物过敏引起皮疹。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小儿身上可表现不同皮疹,有红色斑丘疹、荨麻疹或固定红斑等多种多样皮疹。常见致敏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⑤猩红热:是一种链球菌引起的,6岁以下多见,起病1~2天内出疹,从颈部、上胸开始,很快蔓延全身,全身皮肤发红散布针尖大小密集红色丘疹。⑥荨麻疹:又叫“风疹块”,表现为皮肤痒并出现红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也可融成一片。⑦水痘:多见于6个月至6岁小儿,新生儿也可得病,传染性很强,起病急、发热,常与皮疹同时出现。
药物皮疹如何辨
药物性皮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的反应。本文调查结果为:引起药物皮疹最高为抗生素(30.55%),其次为退热药(27.78%)。这是因为患儿的病种较单一,大多数用药为抗感染和退热,因此临床医生要特别注意此类药物引起皮疹的情况。
引起药物性皮疹多为B型不良反应(通常为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病人发生率差异较大,入院一般用些抗过敏药和葡萄糖酸钙及对症治疗数日就能消除皮疹,但重症皮疹可发展成药物性皮炎又称多型性红斑。初起时可为充血性皮疹,表现为红色的斑疹或丘疹,用手一按可以退色,这是充血性皮疹的特点,继续发展有融合成大片的趋势,颜色加深变成出血性瘀斑,此时按压不退色,皮疹渐渐高于皮肤,逐渐形成大疤疹。疤疹融合后形成大片脱皮,这就是所谓的剥脱性皮炎。常见药物有磺胺类、抗惊厥药和非类固醇的抗炎药。
合理预防是关键
引起药物性皮疹的原因主要是滥用、错用药物。当患儿感冒时用成人感冒药,根本不知其成分且致敏提示说明不够。另外患儿曾对某药或类似药有过敏史,来诊时未告诉医生或医生对化学结构相似药物能引起药物性皮疹了解不够,使患儿再次引起重症皮疹。
要普及和推广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小儿发育未成熟,ADR发生时不仅对皮肤、消化及其他脏器可有损害。小儿用药不仅要掌握药物的一般特性,而且应注意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遵循个体化原则。
预防办法:①患儿服药后如出现皮疹应到医院检查,如医生考虑是药物引起,应立即停服该药,可改用中草药治疗。②可适当用脱敏药物,脱敏药物一般都含镇静药,服药后要特别注意病儿的安全。③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④皮疹一旦形成疙瘩疹不要挑破,以免感染。⑤房间要定时通风,禁忌对流风,预防感冒。⑥注意观察皮疹变化,如有剥脱皮炎趋势的病儿应住院治疗,并要严格消毒隔离。 (费艳秋)
(相关内容参见16版), http://www.100md.com
小儿皮疹要鉴别
临床常见皮疹性疾病包括:①幼儿急疹:又叫“婴儿玫瑰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婴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②风疹:俗称“风痧”,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③麻疹:俗称“痧子”,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4药物性皮疹:药物性皮疹是由于对某些药物过敏引起皮疹。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小儿身上可表现不同皮疹,有红色斑丘疹、荨麻疹或固定红斑等多种多样皮疹。常见致敏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等。⑤猩红热:是一种链球菌引起的,6岁以下多见,起病1~2天内出疹,从颈部、上胸开始,很快蔓延全身,全身皮肤发红散布针尖大小密集红色丘疹。⑥荨麻疹:又叫“风疹块”,表现为皮肤痒并出现红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也可融成一片。⑦水痘:多见于6个月至6岁小儿,新生儿也可得病,传染性很强,起病急、发热,常与皮疹同时出现。
药物皮疹如何辨
药物性皮疹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的反应。本文调查结果为:引起药物皮疹最高为抗生素(30.55%),其次为退热药(27.78%)。这是因为患儿的病种较单一,大多数用药为抗感染和退热,因此临床医生要特别注意此类药物引起皮疹的情况。
引起药物性皮疹多为B型不良反应(通常为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病人发生率差异较大,入院一般用些抗过敏药和葡萄糖酸钙及对症治疗数日就能消除皮疹,但重症皮疹可发展成药物性皮炎又称多型性红斑。初起时可为充血性皮疹,表现为红色的斑疹或丘疹,用手一按可以退色,这是充血性皮疹的特点,继续发展有融合成大片的趋势,颜色加深变成出血性瘀斑,此时按压不退色,皮疹渐渐高于皮肤,逐渐形成大疤疹。疤疹融合后形成大片脱皮,这就是所谓的剥脱性皮炎。常见药物有磺胺类、抗惊厥药和非类固醇的抗炎药。
合理预防是关键
引起药物性皮疹的原因主要是滥用、错用药物。当患儿感冒时用成人感冒药,根本不知其成分且致敏提示说明不够。另外患儿曾对某药或类似药有过敏史,来诊时未告诉医生或医生对化学结构相似药物能引起药物性皮疹了解不够,使患儿再次引起重症皮疹。
要普及和推广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小儿发育未成熟,ADR发生时不仅对皮肤、消化及其他脏器可有损害。小儿用药不仅要掌握药物的一般特性,而且应注意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遵循个体化原则。
预防办法:①患儿服药后如出现皮疹应到医院检查,如医生考虑是药物引起,应立即停服该药,可改用中草药治疗。②可适当用脱敏药物,脱敏药物一般都含镇静药,服药后要特别注意病儿的安全。③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④皮疹一旦形成疙瘩疹不要挑破,以免感染。⑤房间要定时通风,禁忌对流风,预防感冒。⑥注意观察皮疹变化,如有剥脱皮炎趋势的病儿应住院治疗,并要严格消毒隔离。 (费艳秋)
(相关内容参见16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