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432
与患者沟通:药师要补的一门“会话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3期(总第2297期 2006.04.14)
     近日,一位药师向记者诉苦:因为被患者投诉服务态度恶劣,他当月的奖金被扣了一半。而实际情况是,收费窗口少收了部分费用,他请患者补交之后再来领药,患者却怀疑医院多收费,执意要求该药师按照处方发药,双方一言不合发生争执,患者愤然投诉。该药师不由得感叹:“与患者沟通,有时候真的很困难。”

    最近在广东省举行的一次医院药学专家高峰论坛上,一些药剂科主任也提出了药患沟通的话题,认为在药学服务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型期,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和探讨。

    药患双方的需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药学部主任陈孝对药患沟通颇有研究,他认为,药患之间的对话、沟通,其内涵和范围远不止用药指导和咨询那样简单,随着药师下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药师与患者接触也会越来越多,二者之间互动式的沟通也会越来越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医院开始采用各种形式进行互动式沟通,有的开设了药物咨询窗口,有的还专门设立了药物咨询室,以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 http://www.100md.com
    中山一院就有这样一个药物咨询室,它设在该院门诊药房旁边,里面有一个书柜,摆满了医药相关书籍,还配有一台电脑,方便药师随时查找资料。整个咨询室临街朝南,四面全部采用了玻璃幕墙,显得干净明亮。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药患双方可以围坐在一个玲珑剔透的小圆茶几旁,进行交流。

    据陈孝介绍,在国外,有的药店会为处方药设立一个单独的隔间,方便患者和药师进行交流,而国内别说药店,就是医院,受服务时间和场地所限,也很少能为患者设立这样舒适的沟通环境。为此,中山一院最近专门设立了这样一个药物咨询室。该院一位咨询药师告诉记者,自从咨询室开设以来,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上午1000~1200是高峰期,患者络绎不绝。对于附近的老人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咨询室成了求解“养生之道”的好地方,有事没事就会拿着药来询问。一些外国朋友在这里得到满意答复之后,临走前还不忘留下“宝贵意见”:“要是有咖啡喝就更美妙了”。在这位药师看来,这反映了患者真的很需要与药师沟通,通过沟通,患者不仅能了解科学的服药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处方中有特殊药物,或者是慢性病患者的处方调整之后,沟通更显得非常必要。
, http://www.100md.com
    像中山一院这种咨询室或咨询台,目前已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出现。四川省人民医院陈秋虹药师告诉记者,现在许多患者在和药师交流的过程中,除了问药物用法等,还会主动把自己服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告诉药师,这也有利于医院收集和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对药师“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在中山一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承担药物咨询任务的必须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即便如此,一些药师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感到专业知识的缺乏。

    “沟通不仅仅是与患者的对话,”陈秋虹认为,“它还要求充分地给患者传递药学信息,这对药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要求。”她介绍说,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每个月都有1~2次学术讲座,药师把常用口服药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药学部将把它汇总成一份资料,这些资料就成了药师与患者沟通的“内容指南”。

    与陈秋虹的观点一样,中山一院的一位药师也认为,药患沟通对药师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告诉记者,大部分经常来院咨询的是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久病成良医,对药物的性质、使用注意都非常熟悉,有时候问的问题很专业,药师如果没有充足的临床经验,想要全面回答并不容易,必要时还要借助于专业资料。“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深入到临床一线,以获得更多与临床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沟通需求。但由于传统的医药分工模式、以及药师传统的培养模式所限,药师下临床还存在一定困难。今年卫生部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培训工作,说明这一块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非常有利于临床药师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利于增强药师在药患沟通中的‘底气’。”
, http://www.100md.com
    特殊患者考验沟通技巧

    中山一院的一位药师还告诉记者他在药患沟通中的另一种困惑:如何与一些特殊患者更好地交流。一些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患者经常来咨询,但又对药师所说的话产生怀疑,并通过各种渠道来求证医生或者药师的说法是否准确,其后又对自己求证来的结果产生新的怀疑,不断地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对于这样的患者,我觉得很需要有心理学的知识和丰富的沟通技巧。”

    陈秋红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她认为,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除了面对这种特殊患者时需要,对其他的患者也同样重要。四川省人民医院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正准备建立一个咨询的标准流程,也可以说是药患沟通“技巧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药患沟通效果。

    案例点评

    案例一:

    药师:××先生/女士,这是今天的药,感觉怎么样了?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哦,就是肩膀有点疼。

    药师:今天开的药中有止痛药和肌肉松弛药。这两种药都是每日3次,饭后服用的。可能会有头晕和站立不稳的副作用,要注意一些。服药时请不要开车驾驶。

    患者:哦,好的。

    药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患者:嗯,没有了。

    药师:好,这是药物说明书,请拿好。”

    陈孝点评:

    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达到有效沟通需要讲究什么技巧呢?在这个案例中,药剂师在任何场合都把药作为中心话题,表面上看来,他已经向患者交待了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然而,患者能否理解肌肉松弛药的意思?如果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的情况,该如何处理?患者平时是否驾车,他能否按时按量服药呢?这样的形式只能算是“对话”,而不能算作“沟通”。因为沟通是药剂师利用语言或者文字(即口头或者书面)将用药指导传递给患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一个过程,在沟通过程中,药剂师要向患者有效地传递药效、用法用量、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与饮食的关系等全方位的信息。
, 百拇医药
    案例二:

    药师:医生有没有告诉你开了什么药?

    患者:具体是什么药我也不是很清楚,医生只是说先给我开这个药吧。

    药师:哦,这样啊。那你今天感觉哪里不舒服呢?

    患者:不知怎么回事,肩膀有些疼。

    药师:肩膀疼,一定很难受吧。医生有没有说怎么服用这种药物啊?

    患者:医生说每天3次,不知道这个药和降压药一起吃行不行?……”

    陈孝点评:

    如何才能把对话变成沟通,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患者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呢,药师通过3个开放式(open-end)的提问,可以得知患者因为肩膀疼来到医院,医生虽然说明了药物应当如何服用,但患者对药物的理解还是很少的,并且担心和降压药一起服用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获得了这些信息,药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疑问。

    在沟通时,药师还可以采用show and tekk的方式,将药物从药袋中取出来进行说明,这是美国药学教育实践中推崇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加深患者对药物的印象。除此之外,药师还有必要向患者提供“这个药要保存在冰箱中”、“这个药会引起头晕,所以服药后不要驾驶”之类的额外信息,并在结束对话前请患者再次重复自己获得的信息,以确认沟通的效果。

    Open-end的提问方式和show and tekk的方式都是一种沟通的技巧,药剂师要能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才能达到加深患者对药物的理解、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预防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目的。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14期, 百拇医药(魏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