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563
环保没有商量余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5期(总第2299期 2006.04.19)
     这一次我们又要谈环保。

    自从开始写这个专栏以来,这已经是第4次谈到环保问题了。企业们、管理者们为此感到难堪、棘手,周边千百无辜的乡亲们更是错愕、恐惧。

    环保虽是老生常谈,可我们却非常悲哀地发现:种种超乎我们想象的环保事故、环保灾难在整个医药行业内总是不绝于耳、不期而至,并且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我们的心理底线,结果总是比我们的“恶意”低估还要糟糕。

    上个月,国内一家著名的医药上市公司在一周时间里接连发生两起爆炸事故,不免要让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亡羊补牢,痛定思痛——每每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上出现错漏,企业的事后总结总是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表达心情,以示自己整改的决心。可是这一次非常具有黑色幽默的意味,接连两次剧烈的爆炸没有再给企业说这些套话的机会。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企业所在地附近的居民对此反映强烈,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去年某上市公司因环保问题而被迫停产3个月之久的事件。近几年,制药企业特别是原料药生产企业与周边居民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方面反应出了普通民众对于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非常直接而明确地说明了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日常生产而带来的污染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起码周围的邻居还没能感受到。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不论愿不愿意承认,企业的公民意识和公信力都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并且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这一趋势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一直都是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演进的,所以,当企业还没有完整地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时,它恐怕就已经开始进行报复了。

    制药企业面对的环保迷局让人想到了金氏江湖中“治一人,杀一人”的神医平一指,平大夫的行事准则是先救人再杀人,起码他还有治好病这个前提,可是“我们只看到了这些药厂把我们都害病了,谁知道他生产的药到底能不能治病?”村民的逻辑很简单,或许多少有些荒谬,然而却让人无从反驳,哪个企业愿意搬出自己的临床数据来用事实证明自己治的人远比害的人多?所以,环保问题无需再多言,企业能够选择的路只剩下了一条——脚踏实地解决环保问题,而“机灵”的回避与“侥幸”的等待都不可能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45期, 百拇医药(倪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