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537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长27.8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5期(总第2299期 2006.04.19)
     ——2005年全国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汇总分析

    统计已过去的2005年医药工业的情况,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2006年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有关领导和业内人士所关心的。而在清楚医药工业基本现状的情况下继续跟踪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情况,从同期比较中找出影响变化的因素,在逻辑分析下寻找出影响增幅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业内人士所普遍关注的。

    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4595.31亿元,资产总额达5828.06亿元,销售及利润均呈平稳上升趋势,全行业经济继续高位平稳运行。

    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4372.77亿元,同比增长26.11%;医药工业利润为367.13亿元,同比增长18.63%。200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名前10位省、市占整个行业的比例分别为69.40%和71.74%。领先的省、市中,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与北京这6个省、市的所有指数均进入前10位。尤其是山东省销售和利润都居各省市之首,江苏省和浙江省紧接在后,发展趋势颇为可观。但也有部分省市的利润出现负增长,这到底是企业的成本高了?还是环保费用投入多了?抑或还有其他的主客观原因所致?这还需要有关部门把其作为专题进行详尽的分析。
, 百拇医药
    样本医院用药增长受抑

    数据显示:2005年部分城市样本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为241.5亿元,与上年同比增加了19.67%但较2004年27.58%的增幅有明显下降(见图1)。从2001~2005年样本医院购药总金额的增幅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的增幅已趋缓,较2004年减少了7.88%。这说明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老龄社会提前到来等客观因素,导致样本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虽然还是呈上升态势,但是药品降价、药品招投标及医院用药预算管理等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使药品快速增长率受到了遏制。

    进口药品总金额37.7亿元,同比增加了16.26%,进口药品占药品购入总金额的份额为15.6%,与2004年基本持平。全部依靠进口的药品总金额为5.2亿元,占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的2.15%份额,全部依靠进口的药品有125个(2004年为140个)。

    各大类销售“苦乐不均”
, 百拇医药
    统计样本医院使用的药物各大类销售,只有5类药品的涨幅高于平均值。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长幅度为27.81%;神经系统药物的增长幅度为24.72%;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增长幅度为24.12%;呼吸系统用药的增长幅度为24.54%;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增长幅度为21.53%。令人关注的是,全身用感染药物大类的增长率只有12.78%,比2005年上半年17.18%增长率又下降了4.4%,与2004年的21.68%相比则下跌得更加厉害,下降了8.9%。分析得出,全身用感染药物增幅下降是导致总增长率趋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消化系统及代谢药以及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等5大类药物所占整个医院用药的份额仍高达80%以上(见图2)。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用药量方面虽然还是“老大”,但是无论从占医院购药总金额的份额和与上年同比都有明显的下降,估计与国家发改委2003年6月实施的对24种抗生素约400多种不同规格的药品降价以及2005年10月又对22种药品实行降价(其中抗感染药物有16个)有着必然的联系(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按WHO分类法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可分为14个亚类,抗感染类药物中各亚类同比增长率及所占份额见表2。在此,笔者要重点说明2个观点:其一,头孢类抗生素用药金额尽管受到连续降价的冲击,但依旧占抗感染类药物用药金额的一半。这再次证明笔者去年所写的文章观点,即被列入降价目录的头孢类品种部分被抗菌谱类似的其他头孢类药物所替代;其二,由于头孢类抗生素占的份额有50%之多,所以,全身用感染药物总体增幅减小8.9%的直接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抗生素多次降价所导致。

    从图3中可清楚地抗病毒药物在2004年后触底反弹,最大的可能是禽流感等疫情的影响所造成的用药量大增。而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从2003年开始连年下滑,到了2005年出现负增长,其中原因从笔者去年发表在本报上《大终端解密》的系列文章中已作分析:致使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中的主打品种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与克林霉素等都出现负增长,尤其是前2种出现2位数的负增长,导致罗红霉素被抛出了前100位而沦为普药;再加上也被列入降价目录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而这4种药则占了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的份额达88%。由此,对该类药为何出现负增长的疑问就破解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45期

    , http://www.100md.com(本报特约撰稿人 干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