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6077
医改难题如何破解:三选一,医改要走哪条路?(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0日 中国证券报
     三种模式各有千秋:医改该走哪条路

    中国医疗体制的弊端早已明确,一是政府过度垄断医疗资源,二是政府投入不足。但是,要回答如何改革却是一道难题,因为如果选错,成本将相当大。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三种模式之所以能存活下来,一定有其先进之处。如三种模式在医院的管理上,都引入了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医生经过招聘进入医院,与医院签订劳动合同,按岗位定编制,这就解决了很多老医院人浮于事问题。

    此外,一些不同的体制设计,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相当多医疗体制中的老问题。 上地医院和泰达医院均是政府投资,医护人员工资由政府负担,这保证了医院的公立性。由于工资奖金与药品收入不挂钩,从而减少了医生大处方、大检查的利润驱动。如泰达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11%-12%,远低于天津市医院47%的平均水平。 从运营和管理制度看,泰达医院与宿迁医院均为“管办分开”,即政府由“办医疗”变为“管医疗”。在医疗领域,政府当裁判,不再是运动员,医院由政府主办变为政府投资或扶持,实行法人治理。从而避免了医疗主管部门既办医院也管医院的作法。医院运营更为灵活。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上地医院要求医生站在病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但仅凭此能否使医护人员完全拒绝灰色收入存在疑问,医院的收入不高,能否留得住优秀人才也是个问题;泰达模式的问题在于刘晓程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在医院的迅速成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每个医院都可以有刘晓程这样的院长;宿迁模式的问题则在于完全市场化以后,患者对于医院的信任度降低,由于医疗是一种信息十分不对称的服务,全市场化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三种模式,三个方向,中国的医改到底会选哪一个?

    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和非市场化之争,原医疗改革的设计者之一、现任国务院东北办副主任的宋晓梧日前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发表的看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高层的意见。他说:“笼统说医疗体制改革由于走了市场化的道路,所以导致失败的结论,不能苟同。相反,针对政府垄断医疗资源以及过去医院垄断患者造成的种种弊端,恰恰应该明确医疗资源调整和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应该引进市场机制。部分医疗机构要民营化,而不应该都抓在政府手里,这样才能充分形成竞争机制。” 这是否意味着,政府主导、引入竞争的半市场化模式将最终成为中国医改的新方向?,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