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研究动态
编号:10974337
西京医院研究证明:电针穴位刺激具有抑痫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0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4.20
     本报陕西讯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的慢性发作具有明显的抑痫作用。研究成果为揭示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癫痫是一组由各种不同的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大陨窬蝗还?br>异常放电致脑部功能短暂异常为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意识改变或丧失,同时可有阵发性抽搐、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障碍,或兼而有之。祖国传统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癫痫治疗理论和实践经验,针刺穴位治疗癫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传统针灸穴位治疗癫痫的疗效已为众多的学者所接受,尤其是其对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但其相关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

    为观察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的行为及脑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穴位刺激的抑痫机制,研究人员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利用脑立体定位手段,将电极埋入大鼠脑部双侧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选取其中24只大鼠,脑内植入电极1周后,予大鼠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造成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再将癫痫发作程度(依据Ono等分级标准)Ⅳ级(含Ⅳ级)以上存活大鼠18只随即分为3组:电针穴位刺激组(电针刺激致痫大鼠百会穴),电针刺激对照组(电针刺激致痫大鼠百会穴相临的非穴位处),无刺激对照组(造模后不给予其他干涉措施),每组6只。均采用G-6805型电针治疗仪于致痫后第2天开始进行电针刺激干预,共刺激3周。电针刺激参数为频率80赫兹、电流强度20毫安、时间20分钟、每天2次。其余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取脑内植入电极,但未致痫大鼠,腹腔注射与匹罗卡品等量生理盐水)。记录致痫大鼠首次癫痫发作平均潜伏期、注射地西泮前强直-阵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静默期的长短。此后,每天观察动物的行为学变化4小时,记录其静默期后出现的Ono等分级标准Ⅰ~Ⅲ级的自发反复发作次数;采用太阳公司视频脑电描记系统记录脑电。右海马-右耳连续描记各组大鼠致痫前15分钟到注射地西泮终止发作期间的脑电变化,以及致痫后在第2、3、4、6周时大鼠的脑电图改变(时间两小时);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各组致痫大鼠首次癫痫发作平均潜伏期、注射地西泮前强直-阵挛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电针穴位刺激组大鼠平均每周自发反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电针刺激对照组和无刺激对照组大鼠(p, 百拇医药(张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