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681
解读菌物药科研前奏曲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7期(总第2301期 2006.04.24)
     ——菌物药将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重要来源

    “两会”刚过,医药行业的社会聚焦度再次攀升:朝阳产业的光环得到质疑;医药分业的协调成为热点……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积弱已久的研发瓶颈。正是由于研发瓶颈,我们不得不展开同质化竞争,不得不出现低水平重复。摊子是铺大了,可利润下降了,矛盾加剧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是每家医药企业的梦想,而资金、时间、人力、技术等要求却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药企以沉重压力。如何走出困局?近些年一些菌物的研究学者和医药生产企业都积极呼吁对菌物药的重视和开发。

    市场就是研发的导向灯。目前在传统中药分类中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一直没有菌物药这一类,原因在于入药的真菌数量太少。国际上共有150多万种菌种,在我国被明确纳入药典的只有6种。而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疾病和目前难以克服的疾病中显现出的卓越作用,使得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需求。作为目前世界上食、药用菌物种最多的国家,2004年我国药用菌出口金额超过8亿美元。市场的不断扩大为企业的研发投入、政府政策支持提供了基础。

    菌物药的药物证书类别高,有利于企业进行差异化营销。由于菌物药在中药中有悠久的运用历史,而在海外相对了解很少,所以中国的菌物药大多数属一类新药,因此为许多制药企业青睐。国企在与外企的市场竞争中,往往由于技术的落后、学术上的缺乏而处于先天劣势。而在菌物药领域,由于外企的竞争优势不大,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可以说,我们国家在真菌领域有着良好的资源和加工能力,如果能在制剂上有所突破,将打开一片全新的市场。

    菌物药种类繁多,真菌的生长速度也远快于动植物。其可用于药物的种类由于受其体态微小的限制,目前的运用还非常有限,未来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犹如一片神秘而富饶的“原始森林”。同时,一旦用于产业化,方式多样效率高。1头500公斤的食用公牛,在24小时可生产0.5公斤的蛋白质;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为原料,24小时可以生产50000公斤的优质蛋白质。两相对比,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助推力之一。近50年来的迅速发展,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一个国家对科研投入的角度来看,科学越发达的国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投入所占比例越大。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研究)的投入是其总经费的35.5%,科技部“863”计划有26%用于生命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研究),而中国科学院则有20%的经费用于生命科学。我国对生命科学的投入还在不断提升,这也为菌物药的研发增加了动力。

    事实上,我国对菌物药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江苏神华药业就是当年国内较早的菌物发酵企业。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药用菌物对人类健康作出的突出贡献,“菌物药”的概念已被科学家重新认识,药用真菌产业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政府投入也不断加大,菌物药将可能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重要来源。(广文)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47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