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疫苗不良反应缉拿“真凶”
——儿童预防接种事故分析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有儿童都要接受预防接种,然而近年来围绕儿童预防接种所发生的是是非非,使人们对疫苗接种产生了一些顾虑。在4月25日第2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到来之际,“乡村药房”要——
接种不规范引发脊髓灰质炎
案件实录:
上海市闸北区的炎炎出生于2000年3月7日,出生后3天,他就患上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失血性休克、新生儿贫血”,并进行了“肠坏死切除手术”。当年5月8日、6月9日,炎炎在当地医院连续两次服用了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第三颗糖丸,因其住院,一直拖到2000年11月1日才服用。2000年11月28日,炎炎开始发热。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他被诊断患上了脊髓灰质炎(Ⅱ型),右下肢偏瘫。
缉拿“真凶”:
, http://www.100md.com
《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预防接种前,要详细询问被接种者的病史,尤其是过敏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制品说明书规定的禁忌症者,一律不予接种。
在炎炎的疫苗接种中,存在疫苗使用不当的问题。炎炎一次又一次住院接受治疗,这样的孩子属于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禁忌人群。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说明书注明:若有发热、体质异常虚弱、严重佝偻病、活动性结核及其他严重病症以及1周内每日腹泻4次者均应停止服用。炎炎起码属于体质异常虚弱和严重病症之列。医务人员忽视了炎炎的病史和病情,在连续接种两次,超过规定时限4个月后,又给予第三次糖丸接种。
吸取教训:
服好“糖丸”是社会大众和医务人员的共同责任,重点是掌握哪些孩子不宜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1.发热的孩子:正在患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发热的孩子,如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重疾病。
, 百拇医药
2.传染病潜伏期:如果孩子已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怀疑正处在潜伏期,虽未发病但未度过检疫期的孩子,不要接种疫苗。若这时打预防针容易促发传染病发生,加重病情和不良反应。
3.过敏体质者: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打预防针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4.易惊厥的孩子:有癫痫和惊厥史的孩子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易发生惊厥、抽风和休克等,不宜打预防针。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经常抽搐、手足搐溺的孩子也不宜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5.重病体弱者: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使原有病情加重,影响孩子康复。不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只要心脏功能良好照样可打预防针。
, http://www.100md.com
6.免疫功能缺陷:患有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淋巴瘤、白血病、其他恶性病以及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抗癌药、免疫抑制剂或辐射治疗者,均不宜接受疫苗接种。
家长在给孩子接种疫苗前必须毫无保留地向医生介绍孩子的病史和健康情况,而医生也要认真询问,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决定每个孩子对每种疫苗的取舍。王黎生
甲肝疫苗致死只因心理作怪
案件实录:
2005年6月16到17日,安徽省泗县大庄镇卫生防疫保健所未经过县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庄镇政府同意,擅自与学校联系,组织数名乡村医生,组成8个接种组,为该镇17个村19所学校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共接种2500人。
在6月17日上午接种过程中,有个别小学生出现头晕、胸闷等异常反应,接着有上百名学生出现异常反应,其中重症20人,分别被安排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大庄镇医院治疗。由于没有特效药,出现异常反应的小孩经过治疗,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据介绍,这些小孩的心脏、肝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症状较重,心肌酶谱超标10倍,甚至高于喝农药对肝脏的损伤。6月23日下午,出现异常反应的大庄镇水刘小学学生李威经抢救无效死亡。
, 百拇医药
缉拿“真凶”:
调查表明,同批次的疫苗销售到安徽的共有15万人份,其中14万人份已经在全省各地使用,但是有关部门没有接到一起接种反应报告。此次在泗县出现接种反应的学生集中在水刘、唐张、安棚、万安4个村,其他小学出现症状的学生很少,有的学校甚至一个都没有,这表明发病有一定的聚集性。联系到同住院学生在临床上的表现以主观为主,发病学生又以9岁~13岁的女孩为主这一情况,参加现场分析的专家们认为:此次疫苗接种反应,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称是“群体性癔症”,住院学生并没有因为疫苗的原因受到实质性伤害。
吸取教训: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冯子健介绍,群体性接种、注射引起的心因性反应在医学上屡见不鲜,并不奇怪。国家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之所以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 http://www.100md.com
心因性反应皆由明显强烈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所引起,因而心理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应力争在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病人交谈,分析发病经过,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和消除刺激。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以延长生理睡眠,加强内抑制过程,但要注意不可过量或长期应用。
对于群体性接种、注射引起的心因性反应的学生,凡是有过敏反应的除了抗过敏以外,还有必要辅助给一些其他的对症药品和食疗;对那些有精神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的应该对症治疗;有明显的心肌酶增高者除了对症治疗以外要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另外,医护人员要高度警惕,对急性心因性反应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时发现患者抑郁症状、加强心理护理。
防范急性心因性反应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认识。注射之前,接种人员应该事先跟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沟通,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介绍相关的卫生知识,并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在“群体性癔症”发生后,没必要进行舆论炒作,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教育、培养孩子们稳健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由于心理应激造成的心因性反应。(江波)
, http://www.100md.com
病毒返祖引发疫苗相关病
案件实录:
1995年4月17日,安徽省铜陵市刚出生3个月的小凯由母亲和外婆带至该市第二人民医院计划免疫接种点接种疫苗,医护人员为其口服了“糖丸”。6天后,小凯出现低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接着出现双下肢无力。4月29日,小凯到铜陵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双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深部腱反射减弱。铜陵市卫生防疫站采集了小凯的粪便标本,急送国家、省有关部门检验。卫生部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从送检的标本中检出“I型疫苗相关株”。据安徽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小组诊断,小凯属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
缉拿“真凶”:
什么是“疫苗相关病”?顾名思义,疫苗相关病就是因为接种了疫苗而引发的相应疾病,或者说是发生了疫苗要预防的那种病。现在已经知道,疫苗相关病的根源是减毒活疫苗中的病毒又毒力返祖、东山再起造成的。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我们所用的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多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死”疫苗和“活”疫苗。灭活就是把细菌或病毒全杀死,再制成疫苗,如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乙脑灭活疫苗等就是“死”疫苗。“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但仍可引起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相对比较安全、稳定。而减毒活疫苗制作时,并不是把细菌病毒全杀死,只是用一系列办法把它们的毒力给减弱了,它们还是活的;它们在接种到人体后,仍可有限度或短暂地增殖,虽不会致病,但可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等,都属于这一类疫苗。活疫苗可增殖产生大量抗原,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强,能比死疫苗产生更牢固的免疫力,这是活疫苗的优点。然而活疫苗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稳定、不易于保存和运输,最重要的是还在人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性,可能形成潜在感染或传播。
1969年美国成立了专家小组,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在670万服用“糖丸”的人群中可能有1人会染上与疫苗相关的疾病。但病毒变异返祖的机理和如何控制,至今没有查清楚。所以,医生无法预知这种“疫苗相关病”的发生。正因其发生率极低,所以“糖丸”一直被采用。(王有国)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7期, http://www.100md.com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有儿童都要接受预防接种,然而近年来围绕儿童预防接种所发生的是是非非,使人们对疫苗接种产生了一些顾虑。在4月25日第2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到来之际,“乡村药房”要——
接种不规范引发脊髓灰质炎
案件实录:
上海市闸北区的炎炎出生于2000年3月7日,出生后3天,他就患上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失血性休克、新生儿贫血”,并进行了“肠坏死切除手术”。当年5月8日、6月9日,炎炎在当地医院连续两次服用了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第三颗糖丸,因其住院,一直拖到2000年11月1日才服用。2000年11月28日,炎炎开始发热。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他被诊断患上了脊髓灰质炎(Ⅱ型),右下肢偏瘫。
缉拿“真凶”:
, http://www.100md.com
《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预防接种前,要详细询问被接种者的病史,尤其是过敏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制品说明书规定的禁忌症者,一律不予接种。
在炎炎的疫苗接种中,存在疫苗使用不当的问题。炎炎一次又一次住院接受治疗,这样的孩子属于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禁忌人群。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说明书注明:若有发热、体质异常虚弱、严重佝偻病、活动性结核及其他严重病症以及1周内每日腹泻4次者均应停止服用。炎炎起码属于体质异常虚弱和严重病症之列。医务人员忽视了炎炎的病史和病情,在连续接种两次,超过规定时限4个月后,又给予第三次糖丸接种。
吸取教训:
服好“糖丸”是社会大众和医务人员的共同责任,重点是掌握哪些孩子不宜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1.发热的孩子:正在患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发热的孩子,如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重疾病。
, 百拇医药
2.传染病潜伏期:如果孩子已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怀疑正处在潜伏期,虽未发病但未度过检疫期的孩子,不要接种疫苗。若这时打预防针容易促发传染病发生,加重病情和不良反应。
3.过敏体质者: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打预防针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4.易惊厥的孩子:有癫痫和惊厥史的孩子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易发生惊厥、抽风和休克等,不宜打预防针。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经常抽搐、手足搐溺的孩子也不宜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5.重病体弱者: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使原有病情加重,影响孩子康复。不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只要心脏功能良好照样可打预防针。
, http://www.100md.com
6.免疫功能缺陷:患有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淋巴瘤、白血病、其他恶性病以及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抗癌药、免疫抑制剂或辐射治疗者,均不宜接受疫苗接种。
家长在给孩子接种疫苗前必须毫无保留地向医生介绍孩子的病史和健康情况,而医生也要认真询问,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决定每个孩子对每种疫苗的取舍。王黎生
甲肝疫苗致死只因心理作怪
案件实录:
2005年6月16到17日,安徽省泗县大庄镇卫生防疫保健所未经过县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庄镇政府同意,擅自与学校联系,组织数名乡村医生,组成8个接种组,为该镇17个村19所学校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共接种2500人。
在6月17日上午接种过程中,有个别小学生出现头晕、胸闷等异常反应,接着有上百名学生出现异常反应,其中重症20人,分别被安排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大庄镇医院治疗。由于没有特效药,出现异常反应的小孩经过治疗,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据介绍,这些小孩的心脏、肝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症状较重,心肌酶谱超标10倍,甚至高于喝农药对肝脏的损伤。6月23日下午,出现异常反应的大庄镇水刘小学学生李威经抢救无效死亡。
, 百拇医药
缉拿“真凶”:
调查表明,同批次的疫苗销售到安徽的共有15万人份,其中14万人份已经在全省各地使用,但是有关部门没有接到一起接种反应报告。此次在泗县出现接种反应的学生集中在水刘、唐张、安棚、万安4个村,其他小学出现症状的学生很少,有的学校甚至一个都没有,这表明发病有一定的聚集性。联系到同住院学生在临床上的表现以主观为主,发病学生又以9岁~13岁的女孩为主这一情况,参加现场分析的专家们认为:此次疫苗接种反应,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称是“群体性癔症”,住院学生并没有因为疫苗的原因受到实质性伤害。
吸取教训: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冯子健介绍,群体性接种、注射引起的心因性反应在医学上屡见不鲜,并不奇怪。国家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之所以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 http://www.100md.com
心因性反应皆由明显强烈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所引起,因而心理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应力争在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病人交谈,分析发病经过,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和消除刺激。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以延长生理睡眠,加强内抑制过程,但要注意不可过量或长期应用。
对于群体性接种、注射引起的心因性反应的学生,凡是有过敏反应的除了抗过敏以外,还有必要辅助给一些其他的对症药品和食疗;对那些有精神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的应该对症治疗;有明显的心肌酶增高者除了对症治疗以外要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另外,医护人员要高度警惕,对急性心因性反应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时发现患者抑郁症状、加强心理护理。
防范急性心因性反应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认识。注射之前,接种人员应该事先跟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沟通,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介绍相关的卫生知识,并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在“群体性癔症”发生后,没必要进行舆论炒作,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教育、培养孩子们稳健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由于心理应激造成的心因性反应。(江波)
, http://www.100md.com
病毒返祖引发疫苗相关病
案件实录:
1995年4月17日,安徽省铜陵市刚出生3个月的小凯由母亲和外婆带至该市第二人民医院计划免疫接种点接种疫苗,医护人员为其口服了“糖丸”。6天后,小凯出现低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接着出现双下肢无力。4月29日,小凯到铜陵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双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深部腱反射减弱。铜陵市卫生防疫站采集了小凯的粪便标本,急送国家、省有关部门检验。卫生部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从送检的标本中检出“I型疫苗相关株”。据安徽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小组诊断,小凯属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
缉拿“真凶”:
什么是“疫苗相关病”?顾名思义,疫苗相关病就是因为接种了疫苗而引发的相应疾病,或者说是发生了疫苗要预防的那种病。现在已经知道,疫苗相关病的根源是减毒活疫苗中的病毒又毒力返祖、东山再起造成的。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我们所用的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多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死”疫苗和“活”疫苗。灭活就是把细菌或病毒全杀死,再制成疫苗,如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乙脑灭活疫苗等就是“死”疫苗。“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但仍可引起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相对比较安全、稳定。而减毒活疫苗制作时,并不是把细菌病毒全杀死,只是用一系列办法把它们的毒力给减弱了,它们还是活的;它们在接种到人体后,仍可有限度或短暂地增殖,虽不会致病,但可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等,都属于这一类疫苗。活疫苗可增殖产生大量抗原,对人体免疫系统刺激强,能比死疫苗产生更牢固的免疫力,这是活疫苗的优点。然而活疫苗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稳定、不易于保存和运输,最重要的是还在人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性,可能形成潜在感染或传播。
1969年美国成立了专家小组,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在670万服用“糖丸”的人群中可能有1人会染上与疫苗相关的疾病。但病毒变异返祖的机理和如何控制,至今没有查清楚。所以,医生无法预知这种“疫苗相关病”的发生。正因其发生率极低,所以“糖丸”一直被采用。(王有国)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7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