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4304
厦门中山医院突破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4日 《中国妇女报》 2006.04.24
     通讯员陈志峰 本报记者吴军华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外科的专家在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廖崇先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地为一个患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13岁男性病儿进行了微创外科直视封堵术,全部手术过程仅用2小时。据悉,这是全国第二例、福建省首例此类的手术,它标志着福建省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外科治疗方面又取得了新突破。

    该手术只需在患者的胸骨下段做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在心脏的表面穿刺,通过食道超声的引导,将特制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通过室间隔缺损完成对室间隔缺损的封闭。该手术无需大开胸,避免了传统体外循环输血方式对人体的损伤,因而具有传统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轻,痛苦小,切口美观,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与内科的导管介入封堵相比,该手术方法无需在具有强烈X线辐射的DSA(血管造影仪)下操作,避免了患者受到X光线的伤害。且因与患者患处处于垂直位置的胸口处开的切口,比起内科的导管介入封堵从大腿根部入手的手术方法,手术路径更短,操作更简便,应用的范围更广,手术更安全。但是由于此项手术对技术及配套的手术器械要求高,故世界范围内目前亦鲜有成功的报道。

    据廖崇先教授介绍,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我国每年新生人口的千分之六,而室间隔缺损又占了先心病发病率的20%。

    另外,近日厦门中山医院肿瘤科和消化内科密切合作,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食管支架植入术”,给医院收治的一些晚期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的患者,再造进食新“食管”。即在肿瘤科给患者进行全肠外注射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由该院消化内科留德归国的刘明博士亲自操作,在胃镜显微下放置带膜食管支架,以闭塞患者气管瘘口,为患者重新打造一条新的进食通道。手术时间短,简便经济,痛苦小,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立即消除呛咳症状,重新张口吃饭。

    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长期不能进食,造成体质极度衰弱,病情发展严重时就无法进食,最后被活活地饿死。

    以往为了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进食问题,医生采用“胃造瘘”的手术方法,即在患者的胃部切开一个口子,通过注射器把一些诸如牛奶、葡萄糖等液性食物注入。虽然可暂时维持患者性命,但患者毫无常人进食时的快感,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