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05年第3期
编号:10969890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http://www.100md.com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3期
铜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1材料,2方法,3结果,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成都市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与机制。 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各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水解Nitrocefin法定性初筛β-内酰胺酶;K-B纸片法初筛ESBLs;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 结果: 从成都市医院分离的6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45.16%、29.03%、27.42%、30.64%、58.06%、58.06%、67.64%.有24株产β-内酰胺酶,其中初筛有3株产ESBLs,其中有3株高产AmpC酶。 结论: 产生β-内酰胺酶是这62株从成都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即PA)是假单胞菌中最常见的造成院内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及囊性纤维化病人肺炎流行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的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有明显上升趋势。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有四种耐药机制 [1] :①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修饰酶;②通过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以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③膜屏障与主动外排作用,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④形成生物膜,使抗菌药物不能有效地到达作用部位。目前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最多的是产生β-内酰胺酶。本文主要对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分离的62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水解Nitrocefin法、K-B纸片法和三维试验初步探讨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 材料

    1.1 实验菌株 62株铜绿假单胞菌系2004年来源于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临床微生物室与四川省肿瘤医院。主要来源于痰,部分来源于全血、脓液、分泌物和咽拭子。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2 培养基与药物 M-H和LB培养基,为Sigma公司产品,亚胺培南粉剂为美国Merck Sharp&Dogne公司产品,氨曲南粉剂为美国E.R.Squibb&Sons公司产品。美洛培南粉剂、注射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钠均为哈尔滨誉衡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