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5年第3期
编号:10969437
溶藻细菌及其测定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
溶藻,,],溶藻细菌;溶藻机理;测定方法;,1溶藻细菌的种类,2溶藻方式及机理,3溶藻菌的测定及溶藻效果评价,[参考文献]
     [摘要]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可能微生物,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者对溶藻细菌的种类、溶藻机理以及其测定与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溶藻细菌;溶藻机理;测定方法;

    溶藻细菌(algicidal bacteria)是一类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抑制藻类生长,或杀死藻类、溶解藻细胞的细菌的统称。部分相关研究提示水华和赤潮的突然消亡可能就与溶藻细菌有关。作为水体藻污染生物防治的可能途径,溶藻细菌的分离和利用已引起众多关注。作者着重对溶藻细菌及其测定评价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溶藻细菌的种类


    有关溶藻细菌报道最早的是黏细菌属(Myxobact-er)。1924年,Geitler报道了一种寄生在刚毛藻上、可使之死亡的黏细菌[1] ;Shilo用几种从水塘中分离出来的黏细菌做溶藻试验,测试的10种蓝藻中有8种被溶解。Daft从废水中分离出9种黏细菌,可溶解鱼腥藻、束丝藻、微囊藻以及多种颤藻[2,3] 。李勤生和黎尚豪也报道了黏细菌同蓝藻细胞相互接触,导致藻细胞溶解[4]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也是研究较多的一种溶藻细菌。1978年,Bakerk发现假单胞菌T827.2B分泌一种高分子质量的热稳定化合物能够杀灭硅藻[5] 。Shinsaku则发现施氏假单胞菌可释放一些高活性溶藻物质,能够选择性地杀死绿胞藻;Dakhama报道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一些低分子质量的抗生素类物质,可以强烈溶解某些蓝藻和绿藻[6] 。Takenaka等[7] 在日本湖泊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其分泌的绿脓杆菌素以及碱性蛋白酶,可能是溶解微囊藻的主要物质。作者从太湖梅梁湾水域放置的除藻中试反应器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特性以及16srRNA特异性引物扩增综合分析,初步鉴定该株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该菌在太湖水中对微囊藻24h藻细胞溶解率为85.9%,完全溶藻时间为48h,对微囊藻毒素LR(ML-LR)也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其溶藻方式可能为分泌某种胞外物质所致。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陆续有一些其他溶藻细菌的相关报道,主要有:从日本海域和韩国海域分离出的具有溶藻效应的黄杆菌属[8,9] ,在海水中分离出的噬胞菌属[10,11] 、能够杀死硅藻的交替假单胞菌[12,13] 和鞘氨醇单胞菌属[14] ,从武汉市池塘和东湖水域分离出的分别属于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节杆菌属以及欧文菌的溶藻菌[15,16] ,袁峻峰等[17] 发现中性柠檬酸菌对几种常见藻类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8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