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782
王博士:开药店的过人之处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8期(总第2302期 2006.04.26)
     记者行动 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上两期“记者行动”采访到了韩医生和马年青。他们一个是医生出身,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和生意头脑发展成了美信的区域加盟商;一个开水产公司不成,加盟开心人大药房,几经挫折,做起了平价大卖场。而本期我们找到的王博士也是由于机缘巧合进入药品零售这一行,他现在拥有的4家门店全部开在社区。

    全国的博士现在接近10万名,可是博士当老板开药店的,估计少之又少,在广州市华景新城里,就有一家由博士开的药店。

    开药店对于王博士来说纯属偶然。2000年,王博士正在上MBA,同班同学中就有中国医药集团的负责人,“大家是很熟的朋友,说起开药店,他们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指导,也能帮忙把证照办下来。那时候,广州的药品零售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自己开药店拿证照非常困难,在‘地下交易’中光买个许可证就要十几万元。”

    有了证照,王博士开始选址,他没有选择商业街,却看上了自己家附近一个新开发的小区——华景新城。当时小区刚刚兴建,惟一的一条商业街还未成气候,租户寥寥,商业街上惟一的一家私营药店也门可罗雀。但是在与房东的洽谈过程中,王博士听到了一个利好消息,考虑到药店能够带旺周围的商业环境,房东愿意在租金方面给予优惠。在这样的地区开药店确实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当时我们拿到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一份对广州药品零售市场的调研报告,广州大部分药店的面积都是三四十平方米,而我们租下的铺面就有110平方米。这样的店面能不能在新开发的地区做起来?我们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王博士说,开这家店几乎投入了他与妻子的所有积蓄,所以开店之初的每一天他们都战战兢兢。
, 百拇医药
    幸好,靠着医药圈中一些朋友的支持,王博士很快就熟悉了药店的运营。“我们开的药店在中国医药集团旗下,他们的运作非常规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随着小区入住人口的增加,药店所在商业街的人气一天一天旺了起来,原来偏居一隅的药店成了商业街的中心,从2001年到2002年,王博士所开的药店销售额稳步增长,运作走上了正轨。

    成熟社区所特有的稳定客户群令人垂涎,小区旺起来的同时,竞争对手也趁机进入。2003年,一家广州知名的连锁药店也进驻商业街,开始了与王博士药店的竞争。“这家药店无论在标示还是店面布置上都与我们十分相似。我们开架销售,他们也开架销售;我们的店面大,他们的店面更大……这些都带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幸而,长期积累的口碑没让王博士失望,竞争对手并没有带走多少人流。“我们没什么花哨的促销手段,但药品质量绝对过关,能够让利给顾客的,我们都尽量让利。而且我们的24小时售药服务不是嘴上说说,无论多晚,只要按铃,店里的值班人员总能起来应门。”这样的措施当然有利于群众,但是相当多的药店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这么做,毕竟卖药的利润有时候还没有给值班人员的工资高。“这么多年来我们扎扎实实的经营方针给街坊们留下了良好的口碑。”2005年,王博士的药店隔壁又进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一家全国知名连锁药店。
, 百拇医药
    这家店入驻后,立刻展开了一系列的价格攻势。“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拿出一部分商品低于进价销售,也经常派传单促销。”王博士说,这家店在广州的攻势相当猛烈,有不少社区店顶不住这些促销手段,只能关门大吉,而王博士经过冷静的思考后,觉得对手并不可怕。“该有的让利我们全都有,而且据我观察,还有相当一部分忠诚的客户群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这或许就是博士开药店的过人之处吧。

    2005年,在小区新开辟的区域,王博士又买下了一个铺面,开了一家药店,“这个区域的商圈与2000年我们第一家门店的环境差不多,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两年后收获‘果实’。”几年来,王博士以这样的模式还在另两个社区分别“复制”了门店。“我的心态比较平和,没有给自己定下一定要开多少家的目标,或者说,扎扎实实做品牌,就是我的目标。”王博士笑言。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6期, http://www.100md.com(值班 :江沂 联系电话:1376061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