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之路
编号:10975407
换心人有话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6日 CCTV.com
换心人有话
换心人有话

     背景资料

    陈忠华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是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器官移植学会会员,从事心、肝、肾临床移植,器官移植伦理学研究,器官移植基础免疫研究等。(左)

    蒋树林 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心血管外科复杂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脏移植、大血管疾病等的诊治。(右)

    问:2000年的时候,国际上有一个界定,心脏移植的病人最好不能超过55岁,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规定呢?

    答:从专业技术上讲,因为年龄越大手术的危险性越高。手术的年龄限制给出的范围是相对性的,很多国家要求非常严,是因为他们的器官非常的短缺,希望他能够用在最及时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从我们角度来说,主要考虑老年人的机体除了心脏以外,其他器官都有可能有所退化。这样的话如果年轻的人做完器官移植手术,相对来说可能恢复的好一些,老年人相对就慢一些,所以说对年龄大的人,尽量我们是要慎重去考虑他的手术。
, http://www.100md.com
    问:心脏移植手术适应症是什么?

    答:心脏移植手术的适应症是这样一个要求,如果这个人的心脏通过其他的办法,已经没有办法解决了。比方说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者常规的手术治疗,都无法改变心脏的功能,如果要是不做移植的话,心脏功能又不能维持生理的需要,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这种办法,目前也是治疗综合性心脏病的唯一有效的办法。

    问:您感觉在心脏移植手术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患者:最大的变化就是感觉到心理年轻了,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我好象心理年龄在30岁,前年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第一届器官移植受者运动会我参加了,我报了两千米,所有的人都不同意。包括给我手术的医生,包括我家的孩子,我妻子都反对。我就坚决要报,最后报上了2000米,到了运动员现场把2000米统统砍掉了,批了我一个800,我和十八九岁的小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虽然没有得上名次,但是我顺利的跑下来了。
, 百拇医药
    我写了一本心脏移植的记实。在手术以后感觉到精力、体力都特别旺盛。每天可以写作10个小时。没有病的人写上三个小时就开始腰酸背疼了,就要喝咖啡提神,我完全不用,我那一下就10个小时,所以我手术以后,仅仅用了两个月,我就出版了一本诗集,这是一本记实。我现在手里正在写一个长篇,又写到20万字了,我准备改编成电视剧,是以心脏移植为背景,以家庭情感为主线的这么一个故事。

    问:心脏移植以后,病人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最长能够生存多长时间呢?

    答:案例:杨玉民,1992年4月26日,他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而今时间过去了14年,杨玉民已经成了东南亚地区,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

    别看杨玉民是个换心人,术后的第二年,杨玉民的妻子就怀孕了,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手术后的第八年,杨玉民驾驶摩托车,被迎面而来的巴士撞出八米远。遇到这种情况,一颗正常人的心脏,都将难以承受,更何况是一颗置换后的心脏,然而过了约半个多月的样子,杨玉民异常跳动的心率却奇迹般的平静下来,按常理来讲,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但杨玉民却又一次闯过了生死险关。如今杨玉民的各项身体检查全都正常,他在医院的帮助下,还开起了院内营养快餐店,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 百拇医药
    问:听说有些接受完器官移植的人,他的一些口味,或者表达方式甚至是生活习惯都会发生改变,这个跟器官移植到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应该的,因为思维都是由大脑来决定的。这些变化基本上都是由于健康机体的恢复,他的想法愿望就多了。这个时候才会有各式各样的以前在有病的时候,都没有心思去想了,当他恢复健康以后,这些想法逐渐表现出来了,所以给人感觉这个人好象变了,实际上都是恢复健康以后发生的改变。

    问:真正进入到器官移植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几个大的步骤?

    答:应该是有三个大的革命性的里程碑。

    第一个,首先是血管重建。

    100年以前一个法国医生他解决了血管重建的技术问题。从那个时候开始,才可能有整个器官的移植。当时显微外科技术是一个启蒙阶段,他当时用的材料就是护士的头发。把护士的头发做线,用很精细的手工制作的针,来缝这个精细的血管,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最后他获诺贝尔奖了。
, 百拇医药
    第二个,免疫排斥反映。

    器官移植要克服的第二道难关是免疫问题。免疫是人体对外来异物的应对反应。对于由细菌等引起的疾病起到防御作用。不幸的是人体的免疫功能不会辨别外来异物,哪怕是用来拯救生命移植器官,它也会毫不留情的加以排斥。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这个秘密,是被彼得.秘德瓦先生发现的。但他并没能解决它,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在临床上进行着器官移植的各种尝试,1967年12月3日,南非的巴纳德先生,为一位心脏病患者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该患者终因排斥反应在手术18天死亡。在该患者的葬礼上,人们纷纷和巴纳德医生握手致意,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大手术是成功的,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人体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要继续开展下去,必须攻克第二道难关,找到解决移植中免疫排斥的方法。

    第三个,免疫抑制剂的发现。

    在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由于德国轰炸英国有很多战伤,有一个妹妹就大面积烧伤,哥哥给他植了皮肤,第一批皮肤是14天就脱落了,这个哥哥说我再给她,第二批皮肤移植上去,这个皮肤脱落的更快,7天就脱落了,他的主管医生非常敏锐的发现,这是免疫系统在起反应。这个问题他只是发现了,但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到50后才得以解决。这个中间有一个药物出来,在移植慢慢用到临床的时候,产生了这个药物,环孢酶素。它主要就是使人体的这种免疫机能受到一定的抑制,通常说的免疫排斥反应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这个人我身上所有的东西与生俱来的,所有机体里面对他非常熟悉了解,突然外边来一个东西到我体内了,就是个外来人,不希望他进来,体内有一种保护系统就要把它排斥掉,这就是所说的排斥反应,环孢酶素发明了以后,以后器官移植才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70年代用于临床,使肾移植的成功率提高一倍,当然现在有一些新的药物都出来了,但是环孢酶素仍然是主要药物之一。
, 百拇医药
    问:即使是兄妹之间进行皮肤移植,还会产生排斥,那供体之间的器官要求是什么样的?

    答:首先是血型必须相同或叫相融,它的原理和输血的原理是一样的。其次要有组织相融性抗原。就是每个人的遗传密码决定的,两个人要完全一样,随即去找,100万人很难找到一个一样的,非常难,我们只能找到比较接近的,它的排斥反应少一点,所以还是要用一些药物。双胞胎之间肯定是没有排斥反应的,人类的第一个成功的器官移植就是双胞胎之间进行的,不需要用免疫制剂。其次就是父母给子女,有一半的相同,还有兄妹之间有1/4是相同的,还有2/4是一半,还有1/4完全不相同,这是在兄妹之间可以找到比较接近的。

    问:如果说找不到特别匹配的共体,一旦找一个差不多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以后还需要配合一些治疗吗?

    答:对,目前临床上做的大多数移植的病人,基本上都是有相似的地方。但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主要还是靠药物治疗来维持他的生存。而且是终生的服药,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敢擅自的说做完器官移植的患者,把抗排斥反应的药物停掉。
, 百拇医药
    问:现在国际上供体大概是什么样的状况?捐献的人多吗?

    答:这个就是我刚刚说的三个里程碑。因为没有器官就没有器官移植,有了血管的技术,那器官在哪里来呢?其中最大的一个来源就是国际的标准来源,应该是老死亡以后自愿无偿的器官捐献,这在美国到目前先是100%是这个来源,100%都不够了,他们又提倡了活体亲属的捐献。

    问:我们更多想象的是能不能够通过科学的进步,能够通过自身的组织,再造一个新的器官呢?

    答:其实这个不是特别大的梦想,现在已经开始有人实现它了。7年前美国女孩凯特琳.迈克娜玛拉的膀胱发生病变,导致她的肾无法正常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膀胱移植手术。和从前的治疗办法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医生将从凯特琳病变的膀胱组织样本中提取细胞,为她再造膀胱。1999年这个人造的膀胱,被移植到凯特琳的体内,凯特琳因此成为世界上自体器官培育移植成功的第一人。如今七年过去了,凯特琳的人造膀胱工作正常,身体状况也很不错。从病人的组织中,提取细胞再造器官的办法,解决了普通移植手术容易引起身体排异的麻烦,现在医生正在尝试用组织细胞培育新瓣膜,血管等20多种人体组织器官,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人体器官再造。但很膀胱相比,肾、心脏和大脑这样的器官要复杂的多,要想在实验室里培育成功,还得耐心等候。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医院联系电话:027—83663822

    0451—8660524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