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控制观念演变和COPD药物治疗原则
编者按 2006年3月27日,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中国北京举行“全球抗慢性呼吸疾病联盟(GARD)”启动仪式前夕,阿斯利康中国公司举办了一次“哮喘与COPD管理进展”论坛,邀请了参加该会议的ARIA和GARD主席、法国著名哮喘专家Jean Bousquet教授和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肺科的Klaus F. Rabe教授,在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主持下,分别作题为“The Evolution of Asthma Control”和“COPD: Principles of Pharmacotherapy”的报告,与来自全国呼吸领域的100多位专家进行了哮喘与COPD管理进展的交流。本报记者对报告要点进行了总结。哮喘控制观念的演变
Jean Bousquet教授介绍了近三十多年哮喘治疗观念的历史演变,指出当前哮喘治疗策略要从“根据严重程度进行治疗”转为“根据控制情况进行治疗”。
哮喘治疗模式的变迁
1975年研究者发现,哮喘病人接受变应原支气管激发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但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后FEV1很快回升,因此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原因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1980年以后,研究者发现哮喘病人的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基底膜破坏、黏膜下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学说逐渐占主导地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