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0985304
中研国医馆涉嫌开违规药 相关医生已受停职处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7日 北京娱乐信报
     前几天,李先生花了1000多元,在北京中研国医馆中医门诊部为母亲治疗耳疾,没想到吃过自称“专家”的医生所开的药物后,母亲全身起满红疹、痛痒难耐。4月25日,东城区药监局接报后,将该医院包装上无批号的一箱药品暂扣,称该药涉嫌造假。

    孝子接母进京治耳聋

    不久前,李先生将60岁的母亲从沈阳接到北京,准备为其治疗30余年的耳聋耳鸣。“父亲建议,找专科医院治疗效果好些。”李先生说,他听了父亲的话,在网上搜索到一家名为“中研国医馆”的专科门诊部。4月22日,一家四口便驱车前往位于东四附近的这家医院。

    “只进行了简单检查,一名自称专家的王医生便给我妈诊断为‘神经性耳聋耳鸣’。”李先生说,医生开了三种共1000多元的内服药,分别为“静脑清音Ⅰ号B”、“静脑除痛灵Ⅱ号”、“静脑清音引子”。当天中午,李先生的母亲便按医嘱服用了12粒药。

    母亲服药后浑身痛痒

    “23日中午,母亲突然浑身痛痒,身上起满了小红包。”李先生急忙打了那名“专家”的电话,对方说问题不大,可以继续服用。“然而24日晚再次服药后,母亲症状加重,这时,那个医生才让我们停药观察。”

    25日一早,李先生带母亲来到解放军301医院皮肤科检查。医生诊断为过敏性反应,并为其开了一些抗过敏药物。“现在还不能肯定是因为服用那些药物引起的反应,需到相关部门对药物进行检测。”皮肤科赵医生说。

    4月26日上午,李先生一家人又来到解放军301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中研国医馆诊断结果完全不同。”记者看到,病人手册上,医生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耳聋。

    服药2天,母亲病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引起了过敏反应,气愤的李先生到该医院讨要说法,并将此事反映给东城药监局。

    药监局称药品有问题

    接报后,药监局工作人员立即赶往该医院检查。在王医生所在的1001诊室,工作人员发现,医生为李先生母亲所开的三种药品,外包装上没有注明卫生部门的批号,初步认定这些药有问题。工作人员将药暂扣。

    4月26日,记者从东城区药监局监察科工作人员赵先生处了解到,被查封的药品批号写在包装盒内的说明书上,但批号均为“豫卫药食字”批号,生产日期为2006年2月。“目前的规定是,药品批号都由国家卫生部批准,批号以‘国药准字号’开头,显然该药品批号不符合规定。目前,我们正在对此事调查。”

    4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东四十条附近的北京中研国医馆中医门诊部。该医院医生称,医院领导都不在医院内。“出事后,医院已将王医生停职。”一名医生说。截至记者发稿时,也未能与医院领导取得联系。(实习记者 李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