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我国性别比例失调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我国迎来性别比升高时段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专家日前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以后的若干年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将持续存在,由于性别比升高影响择偶的重要时段将出现在2040年前后。
本研究以2000年分年龄性别的人口为基数,以2000年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和分年龄分性别的死亡率为参数,把出生人口性别的变化趋势分4种方案进行了测算:方案一为经过全社会的努力控制,10年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稳定在107(即每出生100个女孩,对应出生107个男孩,以下以此类推);方案二为有效遏制性别比升高势头,2015年以后稳定在110;方案三是指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水平上居高不下,方案四假定在2005年以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正常。研究得出:2020年,前三种方案男性比女性均多2488万,2050年,20~49岁男性比女性分别多2769万、3249万、4742万和1544万。
从以上数字看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对婚育年龄男女人数的影响在不同前提条件下有所不同,但从2020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婚配比例将始终处在男多女少的状态,男性择偶拥挤状态难以改变。而过高的性别比例可能带来买卖妇女加剧,甚至引发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 http://www.100md.com
背景男性性别偏好 成本—效益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我国性别比例开始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男孩与女孩的比例是108.5比100。到1990年时,变为111比100,到2000年达到116比100。现在,男孩与女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已经达到120比100的严重失衡程度(正常值为103~107)。
传统观念的惯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的黄荣清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对生男孩偏好的倾向。“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观念长期积淀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种传统观念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因为中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利益补偿机制,养老金处于赤字运行状态,养孩子防老的思想是自然的选择,而在中国现有的婚嫁模式下,女儿长大了要嫁给别人,不能赡养父母,男性的“养老能力”明显更为实惠,这注定让人无法放弃“养儿防老”的观念。
, 百拇医药
成本—效益的选择
出生性别比急速攀升的轨迹,也是男女平等实现程度不够的反映。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首部妇女绿皮书——《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女性别工资差距实际上是在扩大。就平均水平而言,女性与男性职工的工资之比,由1988年的0.84下降到1995年的0.82。女性较易从事进入门槛和垄断程度低的行业,而在进入门槛和垄断程度高的行业中,男性占有优势。
在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雇主给女性的工资仍然低于男性。
在农村,虽然政府在土地法中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权益,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细则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后要到男方家庭生活的传统,很多农村妇女无法分得土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郑也夫说:“因为结婚后女方要去男方家生活,所以在农村只给男性分土地,是在人口流动的情况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平等,而这样,没有男孩的家庭就面临着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男性性别偏好”也是中国人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后作出的经济意义上的选择。, 百拇医药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专家日前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以后的若干年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将持续存在,由于性别比升高影响择偶的重要时段将出现在2040年前后。
本研究以2000年分年龄性别的人口为基数,以2000年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和分年龄分性别的死亡率为参数,把出生人口性别的变化趋势分4种方案进行了测算:方案一为经过全社会的努力控制,10年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稳定在107(即每出生100个女孩,对应出生107个男孩,以下以此类推);方案二为有效遏制性别比升高势头,2015年以后稳定在110;方案三是指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水平上居高不下,方案四假定在2005年以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正常。研究得出:2020年,前三种方案男性比女性均多2488万,2050年,20~49岁男性比女性分别多2769万、3249万、4742万和1544万。
从以上数字看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对婚育年龄男女人数的影响在不同前提条件下有所不同,但从2020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婚配比例将始终处在男多女少的状态,男性择偶拥挤状态难以改变。而过高的性别比例可能带来买卖妇女加剧,甚至引发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 http://www.100md.com
背景男性性别偏好 成本—效益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我国性别比例开始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男孩与女孩的比例是108.5比100。到1990年时,变为111比100,到2000年达到116比100。现在,男孩与女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已经达到120比100的严重失衡程度(正常值为103~107)。
传统观念的惯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的黄荣清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对生男孩偏好的倾向。“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观念长期积淀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种传统观念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因为中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利益补偿机制,养老金处于赤字运行状态,养孩子防老的思想是自然的选择,而在中国现有的婚嫁模式下,女儿长大了要嫁给别人,不能赡养父母,男性的“养老能力”明显更为实惠,这注定让人无法放弃“养儿防老”的观念。
, 百拇医药
成本—效益的选择
出生性别比急速攀升的轨迹,也是男女平等实现程度不够的反映。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首部妇女绿皮书——《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女性别工资差距实际上是在扩大。就平均水平而言,女性与男性职工的工资之比,由1988年的0.84下降到1995年的0.82。女性较易从事进入门槛和垄断程度低的行业,而在进入门槛和垄断程度高的行业中,男性占有优势。
在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雇主给女性的工资仍然低于男性。
在农村,虽然政府在土地法中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权益,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细则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后要到男方家庭生活的传统,很多农村妇女无法分得土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郑也夫说:“因为结婚后女方要去男方家生活,所以在农村只给男性分土地,是在人口流动的情况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平等,而这样,没有男孩的家庭就面临着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男性性别偏好”也是中国人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后作出的经济意义上的选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