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010
不如来点强制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51期(总第2305期 2006.05.08)
     观察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全科医生就应该好好从事社区医疗服务。

    在全国一片“全科医生紧缺”的呼声中,安徽医科大学停止招收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做法似乎是逆潮流而行。但是辛辛苦苦地培养了5年,这些学生毕业以后还是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去挤同一座就业的独木桥,这无法不让学校的管理者失望。更有医科院校的管理者悲观地认为:“长此以往,已经开设的全科医学专业可能都要关门大吉了。”

    为什么辛苦培养出来的专业全科医生不愿意进社区医疗机构?这里确实有很多客观的原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没有及时跟上、国家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投入不足、硬件水平低、收入少、职称评聘难、临床技能提高慢、继续教育缺乏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拦路石。

    到底该怎么办?笔者以为,可以尝试对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来点强制性。当然首先要申明,并不是说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强制他们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至少可以在招生时先有一个说明,像定向招生一样,目标很明确:这个专业就在某个地方招几个人,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学费优惠,但条件就是毕业以后要去定向单位工作。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报考这个专业的人寥寥无几,笔者以为根本不必担心,就算众多的年轻学子不会选择这样的定向招生方式,但是如果将招生的范围扩大到那些有过从业经历的低学历社区医生或者乡村医生,然后再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同时表明这样的招生方式不会影响毕业时的学历以及学位申请,那么,生源就不是大问题。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接收学生的社区医疗机构管理者以及卫生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人才需求计划。这也不难,根据服务居民的多少就可以确定辖区对全科医生的需求量,然后在接收人才的手续上开绿灯,自然水到渠成。(小言)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9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