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淮海医药》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71759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淮海医药》 2006年第2期
     【关键词】 糖尿病;运动疗法;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目前对于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5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其中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实,运动疗法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消除肥胖,促进机体代谢,还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与稳定血糖水平的作用。运动疗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运动疗法的意义

    1.1 运动有助于增强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通过运动,使活动的肌肉等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加速肌肉等对葡萄糖的摄取、氧化和利用,减少肝糖输出,降低血糖。

    1.2 运动能改善脂质代谢和减轻体重 长期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胆固醇等的利用,还具有降低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可使过剩的脂肪组织得以消耗,起到减肥作用[1] 。

    1.3 运动可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得到预防或改善,特别有利于改善微血管病变。 1.4 运动可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及女性绝经后常常会出现骨质疏松,而糖尿病又会使骨质疏松加重,运动可以防止骨质疏松。此外,运动可以增加体内的免疫功能,改善脑细胞的活性,消除应激紧张状态,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2 运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1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 轻度和中度的2型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患者、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

    2.2 运动疗法的禁忌证 血糖>16.8mmol/L、酮症酸中毒、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Cr>176m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

     3 护理干预

    3.1 全面体检 排除潜在的疾病或损伤,了解有无慢性并发症,除外危险因素,以确保运动安全。检查内容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或运动试验、眼底、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足部和关节,以及神经系统等。

    3.2 运动注意事项 (1)患者与医生或专职糖尿病教育者讨论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做运动,并确定运动方式或运动量。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运动低血糖。(2)应选择合脚、舒适的运动鞋和袜,要注意鞋的封闭性和透气性。(3)运动场地要平整、安全,空气新鲜[2] 。

    3.3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首先提出的,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采用运动处方(pre-scribedeaercise)术语。运动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定的运动程序,即用处方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以及运动中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实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3] 。

    3.3.1 运动种类 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有利于葡萄糖的代谢和脂肪的燃烧,目前推荐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走跑交替、骑自行车、体操、太极拳、游泳等。

    3.3.2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决定了运动的效果,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的运动强度以采用中等强度较为适宜,这对降低血糖和尿糖有明显作用。运动强度过低,能量代谢以利用脂肪为主,对糖代谢的影响较小,运动强度过高,可促使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导致血糖的进一步升高。一般认为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50%最大耗氧量(VO2 max)时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国内多主张以60%VO2 max脉率作为中等运动强度大小的指标。计算方法:VO2 max%脉率=安静时脉率+(运动中最大脉率-安静时脉率)×强度。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简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年龄计算运动中的脉率:运动中脉率=170-年龄(岁)[4] 。

    3.3.3 运动时间 通常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运动为宜,空腹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目前大多数学者推荐餐后60~90min定时进行运动有很好的降糖作用[5] 。由于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影响了运动量的大小,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持续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根据推荐的运动强度,每次运动的时间应安排30~40min。

    3.3.4 运动频度 一般认为每周运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根据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大,可间歇1~2d运动1次;运动量较小,可每天运动1次。如运动间歇超过3d,则运动锻炼的效应和蓄积作用减弱[6] 。

    3.4 运动后的评估[7] 以心率作为评定和控制运动强度的指标简便、易行、科学。(1)运动量适宜的标志:运动结束后,心率在休息后5~10min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并且运动后轻 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虽有疲乏、肌肉酸痛,但短时休息后即可消失。(2)运动量过大的标志:运动结束后10~20min心率仍未恢复,并且出现疲劳、心慌、睡眠不佳、食欲减退等情况。(3)运动量不足的标志: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无汗,脉搏无明显变化或在2min内迅速恢复,表明运动量过小。

    3.5 运动后的护理 (1)运动中或运动后要注意饮一些白开水,以补充水分和氧的消耗。(2)运动结束时,再做10min左右的恢复整理活动,而不要突然停止运动。(3)有条件者最好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各测1次血糖。因为运动时血糖降低,有可能发生低血糖。(4)运动后仔细检查双脚,发现水肿、青紫、水泡、血泡、感染等,应及时处理。

     4 讨论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运动不足已为普遍的现象。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方法之一的运动疗法,应贯穿于糖尿病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有所体现,作为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干预,让糖尿病患者了解运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运动。在运动的护理过程中注意要因人而异,个别对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每个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运动量要适当,避免过度运动引起酮症,加重病情。运动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要注意安全性;定期检测血糖、尿糖、血压、心肺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评定运动效果。同时应将其作为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干预手段,将其推向“易患人群”及“健康人群”的各个社会阶层,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高亭昕.规则运动与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对比试验[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3):326.

    [2] 赵长云,令国瑞,林 禄.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学,2002,25(12):943.

    [3] 刘国良.糖尿病病人运动治疗与实施[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98-101.

    [4] Charatan F Exercise and diet reduce risk of diabetes.US study shows[J].BMJ,2001,323:359.

    [5] 易 鸣.运动疗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5):357.

    [6] 吴 毅.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2):9.[7] 江钟立.糖尿病与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3):23.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京210029, http://www.100md.com(王宁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