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技术及其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体外循环,1超滤基本原理,2滤出液成分,3超滤法的类型及特点,4超滤法在体外循环中的作用,5超滤法的适应证,6超滤中应注意的问题,7小结,【参考文献】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运用,使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开展成为可能,但它作为一种有创性的辅助治疗措施,在对人体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了不小的损伤。在体外循环中,由于血液稀释及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等多种因素,激活体内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水肿、全身含水量增加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严重者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超滤(ultrafiltration,UF)不仅能有效地去除体外循环后体内多余的水分,浓缩血液细胞,恢复体液平衡,而且能清除部分炎性介质,改善术后脏器功能,提高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临床效果。1 超滤基本原理
超滤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半透膜滤器,将血液中水分和可溶性小分子物质与血管内细胞成分和血浆蛋白分开并滤出,其滤过驱动力主要靠跨膜压差。一般滤器膜两侧所允许的压差范围在100~500mmHg。影响滤过效果的因素:(1)跨膜压(TMP):根据Starling定律,TMP越大,滤出的液体越多,如果超过TMP高限,就有可能导致红细胞破裂以至溶血;(2)血流量:如果血流量较慢,就会导致大量红细胞堆积在中空纤维中,增加溶血可能性,血流过快,不能使液体在短时间内滤出,所以要将流量控制在100~300ml/min;(3)膜的厚度;(4)膜上孔径的数目及大小;(5)血细胞比容(Hct);(6)温度。
2 滤出液成分
滤出液相当于肾脏原尿液,包括K+、Na+、Cl-、尿酸、肌酐和葡萄糖等及大部分炎性介质。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细胞成分等都不能透过滤过膜,因此不会被滤出。
3 超滤法的类型及特点
3.1 常规超滤(CUF) 最早使用的超滤方法。在使用时超滤器与体外循环通路并联,其入口端与动脉管路相连接,一般与动脉微栓滤器顶端出口相连,出口端与静脉回流室相连接。利用负压吸引(-150mmHg)建立跨膜压差,用附加泵控制超滤流量。超滤时机一般在开始复温后开始至停机。
特点:正常的转流难以维持氧合器液面,因此滤除水分有限;对于手术时间短的患者,往往还来不及超滤就要终止体外循环。
3.2 改良超滤(MUF) 目前最常用的超滤法由20世纪90年代初Naik等学者[1]创建。将进口用一个Y形三通与靠近主动脉插管的地方动脉端相连,同样出口端与静脉回流管路相连结,血液回输到右心房,并在出口端分出一个测压管来监测右房压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4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