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7期
编号:10974127
应推广血栓防治门诊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7期
     血栓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栓形成、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和与其他疾病相关的血栓性疾病。血栓相关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全球是第一位的,其中,心肌梗死多会致死,而脑卒中则主要会导致肢体和智力残疾。血栓性疾病一旦发生对患者危害严重,应以预防为主。血栓相关疾病的预防不但包括使用药物抑制新的血栓形成(抗栓)和清除已形成的血栓(溶栓),还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等。

    血栓防治门诊的必要性

    许多疾病均会伴随血栓形成,因此,血栓相关疾病可发生在临床各个不同科室,患者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我国多数医院没有血栓科或相关门诊,也缺少从事血栓防治的专业人员。门诊随访是血栓相关疾病一级预防、诊断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方式,其可确保抗栓的疗效并提高抗栓的安全性,其任务包括使用抗栓药物并调整抗栓药用量。

    总体而言,我国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知率还比较低,往往重治疗轻预防,重视高新技术轻视基础防治策略,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有效的一、二级预防。血栓防治用药的方法复杂、难以掌握、风险大、责任重,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抗栓管理系统。
, 百拇医药
    血栓防治门诊需有专门的医师对患者进行集中诊治和管理,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应能及时得到处理。这些医师还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和患者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知程度,强化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概念,让患者知道房颤可引发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后则应预防复发等相关知识。

    房颤的患病率与抗栓治疗

    2001年,一项在美国进行的房颤流行病学及抗血栓研究(ATRIA)报告,美国成年人房颤的总体患病率为0.9%,>50岁人群房颤患病率达2.2%,而>80岁人群更是高达9%。

    我国的一项纳入近3万人的群体抽样房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房颤粗患病率为 0.77%,标准化患病率为 0.61%,且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性的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在该研究中发现的 224 例房颤患者中,有12.1%被确诊为脑卒中,这些患者的服药情况,尤其是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很不理想,97%以上的患者从不服用华法林,而在有限的服药人群中(6例/224例),定期接受INR监测的仅有1例。即便是阿司匹林,也仅有 20.1% 的房颤患者经常服用。
, 百拇医药
    国外有研究显示,每年有5%~6%的房颤患者会发生脑卒中,用华法林将这些患者的INR维持在2.0~3.0之间可使脑卒中危险降低68%,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每年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约为0.5%,这项指标与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华法林在防治血栓方面虽有效,但必须用好,用好了非常安全,用不好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血栓防治门诊的任务

    血栓防治门诊的任务包括:①进行血栓性疾病防治与康复方面的宣教和咨询;②诊断、预防并治疗房颤患者的房内血栓形成和脑栓塞;③对各种瓣膜病和换瓣术后患者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和随访;④诊断、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⑤诊断并治疗急性肺栓塞或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⑥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相关的危险因素;⑦实施血栓栓塞疾病的二级预防。

    医师应让患者知道,抗栓药物都有导致出血的副作用,所以应注意规律服药,不要吃错药,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外伤,定期按医师的要求到门诊就诊和随访,监测凝血情况,配合医护人员详细记录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副作用,及时和医护人员联系,并及时到医院就诊(见表)。如遇到长期外出、生活规律改变、意外受伤或手术、患其他疾病或因其他疾病需服用其他药物时,应及时与血栓防治门诊的医师联系,由医师决定是否需改变抗栓药的用药剂量或暂停用药。
, 百拇医药
    可取代华法林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imelagatran和口服因子Xa抑制剂BAY-59-7939即将用于临床,此后抗凝治疗方案将发生很大变革,单纯的抗凝门诊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并逐渐被血栓防治门诊或者中心取代,那时,监测给药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表 血栓门诊病人随访样表

    随访日期目前剂量INR调整后下次随访日期备注:如不良反应、

    (年/月/日)(mg)剂量(mg)(年/月/日)患病、服用其他药物等

    □□/□□/□□□□/□□/□□

    □□/□□/□□□□/□□/□□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