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编号:10973997
邓铁涛
http://www.100md.com
邓铁涛03.jpg
邓铁涛02.jpg
邓铁涛01.jpg

    邓铁涛、颜德馨、焦树德、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张琪、刘炳凡、周仲瑛、任继学、晁恩祥、金世元、 吉良晨、张学文、 王永炎----------------------------------------------------------------------

    邓铁涛

    http://www.culturalink.gov.cn/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4258.htm

    邓铁涛,男,1916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

    邓铁涛教授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历任广州中医学 院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知结合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广东省卫生厅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辽宁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1989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载入世界名人录。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继承中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1993年荣获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
, 百拇医药
    邓铁涛教授擅治心务疾病,研制成功的中成药有“冠心丸”、“五灵止痛散”等。临床长于对内科杂 病的诊治。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如重症如肌无力、萎缩性胃炎、肝炎、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硬皮病、风湿性心脏病、红斑狼疮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著述、主编及编写的论著名8部、发表论文80多篇。专著有《学说探讨与临证》、《耕耘集》、《邓铁涛医话集》。主编《中医学新编》、《中医大辞典》、《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论断学》、《实用中医诊断学》等。1986年开始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的实验研究课题,1990年通过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邓铁涛

    http://www.cpst.net.cn/kxj/zgkxjszj/CX/yxb/pe/zy17026001.htm
, 百拇医药
    (1916— )

    邓铁涛,中医学家。50多年来,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于中医诊断学的内涵建设提出新的见解。临床善治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其论著深受国内外学者重视。

    邓铁涛生在中医家庭,父名梦觉,毕生业医。幼受熏陶,目睹中医药能救大众于疾苦之中,因而有志继承父业,走中医药学之路。1932年9月,邓铁涛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在学习期间,遵照父之吩咐;“早临证,跟名师”,先后跟随陈月樵、郭耀卿、谢赓平等各有专长的名家实习。1937年8月,邓铁涛完成学业。5年的学习,使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深深感到中医药学财富甚丰,博大精深。他决心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而贡献毕生精力。

    1938年,日本侵略军狂炸广州,邓铁涛避难于香港,与同学4人在文威东街南北药材行会址,合办南国新中医学院(夜校),并于九龙芝兰堂药店坐堂应诊。在救亡运动、进步文化影响下,他读了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介绍共产主义初步知识的书籍,还学习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鲁迅全集》等。在此期间,他深深感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自己学习钻研中医有很大帮助。这竟成为他以后探索中医药学宝库的一把钥匙。香港被日军侵占后,邓铁涛返回广州,辗转于穗港及武汉之间,行医谋生。
, 百拇医药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广州,翌年他到广东中医专科学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医学从奄奄一息中苏醒过来,但未能迅速恢复。1956年,邓铁涛得以参加国家早期兴办的4所中医院校之一——广州中医学院工作,其所学与抱负才得以发挥。“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备受冲击,但始终未能使他放弃钻研中医。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部先后召开了衡阳会议、石家庄会议、西安会议,中医事业的形势逐步好转。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新宪法规定了要在发展现代医药的同时发展传统医药,特别是1986年12月20日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为我国中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邓铁涛为中医事业迎来了真正的春天而高兴,更激励他投身到振兴中医事业的工作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邓铁涛在中医教学、医疗、科研等领域相继取得成就,受到人民的信赖。他曾任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处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等职,并曾担任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委员和该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科委顾问、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论文著述及获奖项目主要有:《学说探讨与临证》获省出版成果三等奖。参加编写的《中医学新编》、《新编中医学概要》、《简明中医词典》、《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获省科学大会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研制成功的中成药“五灵止痛散”获市科技成果四等奖。邓铁涛常说:“个人学术的真正开始,是在解放以后”。
, http://www.100md.com
    简历

    1916年10月 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钱岗乡石蛟村。

    1937年 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1938—1941年 与同学数人在香港合办南国新中医学院(夜校),并在九龙芝兰堂药店坐堂行医。

    1941—1949年 在穗港及武汉等地行医。

    19501955年 受聘于广东中医专科学校(1953年改为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后任教务主任。

    1956年—至今 历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师、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现任中医内科教授。

    主要论著

, 百拇医药     1 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讲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2 邓铁涛主编.中医简明教程.上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62.

    3 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讲义.修订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从实践中探求中医理论真谛

    邓铁涛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学术上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完全得益于“早临证,跟名师”。他亲见父亲运用仲景的“枳实芍药散”治疗一例注射吗啡才能止痛几小时而过后又剧痛的产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按当时他的认识,“枳实芍药散”只不过是一个平淡的方剂,但经过他父亲的实践,“经方”之效力竟如此非凡。在50多年的医疗教学实践中,他更深地体会到中医理论来自实践,必须在长期的临床体验中,不断验证探讨,才能探求得中医理论的真谛,从而掌握其要领,加以发扬。
, 百拇医药
    “寒”“温”统一辨证论治长期以来,外感发热病的论治,有“伤寒”与“温病”之分,在历史上发生过数百年的争论。邓铁涛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伤寒”与“温病”无所偏执。以后在实践中,更体会到只要真正辨证论治,有是证而用其方,无论是伤寒方或温病方,都能取效活人。如何看待“寒”“温”之争?邓铁涛在50年代便开始对此进行研究探讨,他对温病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作了较全面的剖析,认为伤寒学派以东汉张仲景为宗师,以《伤寒论》为典范。但宋元以后,由于都市人口密集,水陆交通频繁,并且远洋业也日渐发达,为传染病的流行酿成条件,传染病的种类续有增加,这就使医家感到运用伤寒经方治病有时而技穷,于是便有了温病学派的萌芽。到了明清时期,经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探索研究,温病学说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温病学派。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温病学派是在伤寒学派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的,可以看成是伤寒派的发展。但如果认为既然是发展了,便可取代伤寒派,取消伤寒派的宝贵经验——法与方,那是错误的。同样,认为温病派微不足道,杀人多于救人,而一笔抹煞温病派数百年来的学术经验,也是不对的。他主张:伤寒与温病的学说和方法同样是我国医学宝贵的遗产,应该以科学的方法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研究与实验。1955年8月,他在《中医杂志》发表了题为《温病学说的发生与成长》一文,阐明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在中医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此文后来被日本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翻译,刊于《中医临床》1980年第3期,对日本中医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百拇医药
    “寒”、“温”到底如何合流?邓铁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研究课题。他从毛泽东的“两论”中得到启迪:理论之重要,在于能指导实践。“寒”、“温”之争,主要矛盾在辨证。在教材中,外感发热病的辨证,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淫辨证”,这对学术流派学习是必要的,但在临床上,则往往使初学者见证茫然,所以他认为“寒”、“温”合流的关键在辨证上,从而提出了“外感发热病辨证之统一”的学术观点。他认为伤寒派与温病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其所研究的对象又同是外感发热性疾病,所以辨证的统一是可能的,亦是完全必要的。怎样使分歧的辨证比较紧密周详,取长补短使之统一,便于掌握和指导临床,把前人的学说提高一步?邓铁涛对文献医著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以临床实践为依据,于7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外感发热病辨证刍议》、《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等文,从历史发展、病因、病机、辨证、实践等方面阐述了外感发热病辨证可以统一,而且能够统一的观点,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辨证提纲和论治方法。《外感发热病的辨证论治》内容,于1971年编入《中医学新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