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213
黄姑娘的一天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54期(总第2308期 2006.05.15)
     “5•12”国际护士节 特别专题

    编者按

    或许,与大医院的护士相比,社区护士接触的疑难杂症很少,掌握的高新护理技术也不多,但她们成了与居民最贴心的“白衣天使”。为了展现社区护士看似平凡的工作,本报将在这个月陆续推出社区护士的故事,敬请关注。

    说起黄慧圆,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振尧主任的第一个评价就是,敬业!临近退休的她在2005年承担起了家庭病床照顾的新任务,而且身为护师的她比其他护士更认真、更负责,甚至中午休息时间也应患者要求上门服务。

    这样的一个护士勾起了记者的兴趣。记者决定采取贴身紧逼战术,和黄姑娘(广东人习惯将护士称为“姑娘”)一起工作一天,于是,“社区护士工作追踪”计划开始了——

    “别人都笑我傻,临近退休还跑下社区,负责家庭病床。” 还有7个月就要退休的黄慧圆用自嘲的口吻说:“但是我觉得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 百拇医药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黄慧圆是龙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安门诊部的护师。因为曾经跟随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们学习了针灸,到2005年7月,龙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中医适宜技术纳入上门服务范围时,黄慧圆走出门诊,重新挑起了上门服务的任务。

    在路上走着,不时有居民热情地跟黄慧圆打招呼。也许是在这个社区服务了30年的缘故,黄慧圆对许多居民都很熟悉,几乎每位碰到的居民她都可以一一讲出他们的身体状况或家庭情况。

    在经过某个巷子口时,黄慧圆的步子减慢了,指着一道紧锁的门说:“这家的老人生活环境很差,连输液也只能在门外进行。那天的盒饭还是我帮她买的……”黄慧圆说的是老人住院前一天的事。那天下午3点,黄慧圆按惯例去探望老人,发现老人竟然一直没有吃午饭。老人对黄慧圆说,很希望能吃上一碗饭。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55岁的黄慧圆跑到一站路外的饭馆打包了一个盒饭给老人。当天晚上,老人终于支持不住进了医院,两天后病逝了。

, 百拇医药     “龙津街的居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黄慧圆叹了口气,说道。以治疗膝关节疼痛很有效的穴位注射为例,在龙津社区每次治疗费用为13元(含3元的上门服务费)。正常来说如果能连续做一个疗程(10次),效果会很好,但经常碰到的情况却是老人们在治疗了数次,情况略有好转后,马上致电要求推迟下次的治疗时间——用老人们的话说,“能省就省,留待下次病情严重时再注射”。

    护理要十二分细心

    时间:9:20

    地点:曾婆婆家

    在黄慧圆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来到一栋看上去有20多年楼龄的住宅楼前。敲开生锈的大门,我们随着拄着拐杖的曾婆婆,走进她位于一楼南侧的家。

    “你感冒了?怎么不好好注意身体?”刚和曾婆婆聊了一句,黄慧圆的职业习惯就出来了。说着,她从随身带的绿色拉杆袋里,拿出一个手腕式血压仪绑到曾婆婆手腕上。过了约30秒,她把血压读数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回头对曾婆婆说:“今天血压有点高,穴位针就不打了,只做电针(针灸同时用小功率的电流刺激穴位)吧。”
, http://www.100md.com
    据黄慧圆介绍,患风湿性膝关节炎多年的曾婆婆,前些年出现膝部骨质增生的情况,由于压迫下肢神经,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下肢处在麻木状态,脚部肿胀且发黑。不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情况已有好转,肿胀情况明显减轻。

    “现在脚踝的地方刺痛刺痛的。”看着黄慧圆扎针的曾婆婆小声地说。

    “这是好事啊,以前是神经压迫太厉害致使痛觉都麻木了。”黄慧圆一边调试针灸仪一边解释。

    曾婆婆咧开嘴,笑了起来:“以前用指甲掐也不觉得疼,现在总算是自己的脚了。”

    在陪曾婆婆电针时,黄慧圆的小灵通突然响起来,是预约了上午治疗的一位患者家属再次确认时间的电话。挂上电话后,黄慧圆很实在地说:“能帮助人是很高兴的事,但现在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所以保护自己也是很必要的。”

    虽然现在黄慧圆所负责的患者及其家属都很高兴龙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但谁也不能担保万一发生医疗事故时有什么后果。因此黄慧圆等护士在上门服务时都要十二分小心。“我刚进门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先量血压呢?正是为了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血压异常,我们会马上停止所有的治疗,打电话和医生联系。”正因为黄慧圆如此细心,开展上门服务1年多还没有意外情况发生。
, 百拇医药
    来自病人的体谅

    时间:10:18

    地点:陈婆婆家

    走进门,询问了陈婆婆的身体状态后,黄慧圆又习惯性地拿出手腕式血压仪帮陈婆婆量了一下血压。“行了,血压跟心跳都挺正常,明天可以安心去做手术。”——老人第二天需要到医院进行眼部手术。

    “要不这样吧,今天不做电针了,只是打穴位针,好不?今天时间有点赶,后面还有两个患者在等着我。”黄慧圆略带歉意地对老人说。

    无论是电针还是输液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来操作,电针时间缩短效果就不好,输液快了还会有危险。但这次突然减少了一项服务,老人会答应么?

    出乎记者意料之外,老人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也许正是因为居民和黄慧圆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所以能相互体谅和理解。当时,记者是这么想的。后来,黄慧圆告诉我,这位老人平常也很体谅她的忙碌,每逢女儿回来探望她,她都会让女儿带她到门诊部接受治疗,使黄慧圆省下不少上门服务的时间。
, 百拇医药
    “但是上门服务对这些老年患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黄慧圆一边给老人注射一边说。据说在2005年年底时,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就是否继续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的事情进行过讨论,当时这些老患者很担心服务被取消,每次都向黄慧圆打听情况。听我们说起这件事,正在接受治疗的陈婆婆也开始感慨:“是啊,你看像我这样,眼睛不好,看东西模模糊糊,没人陪着怎么敢往外跑?总不能老是让儿女请假陪我去看病吧。”

    “我先走了,再见咯,精灵(粤方言,通常用以形容青少年反应灵敏聪明能干,此为黄慧圆和老人开玩笑的称谓)。”

    增长见识是必须的!

    时间:10:37

    地点:何老伯家

    第三位患者是患了脑萎缩的离休干部何老伯。在黄慧圆服务的患者中,何老伯的家庭环境应该是最好的。作为离休干部、前东江纵队战士的他,到医院治疗享受全额公费报销的待遇。然而,何老伯还是宁愿请黄慧圆上门服务。
, http://www.100md.com
    黄慧圆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我们使用的中医适宜技术确实有疗效,当然,可能也和我比较擅长跟患者交流有关。”“黄姑娘(指黄慧圆)打针时我不痛!以前黄姑娘给我打针我就最放心。”何老伯的夫人突然插了一句,“所以她第一次上门做针灸时,我就认出她了。”

    为减缓何老伯脑细胞的萎缩速度,针灸的位置主要在头部和颈部,但也许是为了印证“不痛”的事实,何老伯在接受治疗时一直面带微笑。

    待黄慧圆调整好针灸仪后,何老夫人突然提出,希望黄慧圆能教照顾何老伯的李大叔一些基本的按摩手法,让李大叔在平常也能帮何老伯进行一些恢复训练。黄慧圆沉吟了片刻说:“我教他一套简单的健身动作,其中有不少动作何老伯自己也能完成,这样锻炼效果会更好一些。”

    说着,黄慧圆开始做示范,把10个动作演示了一遍。跟有些手忙脚乱的李大叔相比,正在针灸的何老伯和在一旁观看的何老夫人更快地把动作记了下来。因此到了后面的“考试”环节时,何老伯跟何老夫人不时插嘴抢答黄慧圆提出的问题,答对问题的何老伯露出了孩子般的笑脸。
, http://www.100md.com
    事后,黄慧圆有些感慨地说:“其实,上门服务也逼着医护人员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刚才的情况万一处理不好,很容易流失患者,甚至会影响社区服务中心的声誉。”因此在空闲的时候,黄慧圆经常收集健康小知识,像民间验方、生活小常识,甚至药疗食谱之类的,然后和中西医的理论对比验证,再把这些经验在聊天中告诉患者。

    做我能做到的事

    时间:11:44

    地点:余婆婆家

    离开何老伯家,黄慧圆干脆背起被各种医疗设备塞满的绿色拉杆袋,用接近跑步的速度前进。穿过上下九(广州的一条商业步行街)稠密的人群,走进一家服装店隔壁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门,沿着细窄的楼梯一口气登上了4楼。总算赶在12∶00前来到余婆婆——一位长期吸氧的患者家里。

    敲门后,出来应门的竟然是同在龙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护士小周。仔细一问,才知是余婆婆身体感觉不适,致电龙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派护士到家中输液。
, http://www.100md.com
    这时,照顾余婆婆的保姆回来了,在她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房间。只见骨瘦如柴的余婆婆依旧无力地躺在床上,床边的制氧机一如既往地运转,床头的钩子挂着一瓶100mk装的白蛋白,正慢慢滴着。

    从房间里退出来后,黄慧圆有些无奈地说:“我们现在跑家庭病床的装备确实比较简陋。”她指着记者注意了许久的绿色拉杆袋说:“这个袋子还是我自己出钱买的,比普通的医疗箱容量大很多,也方便携带。这个……”她拿出使用频率最高的手腕式血压仪,“虽然我花了100多元,但有了它,平常测血压就方便多了,也不用担心老人们大冬天把袖子卷起来着凉。我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大概过了5分钟,余婆婆的静滴结束,在保姆的搀扶下坐起来。黄慧圆则在一旁指导小周进行穴位注射,并帮忙固定好余婆婆的脚。“第一次给余婆婆打针的时候,在她身上扎了好几针都没找准静脉。我都扎到手软了,但余婆婆愣是一声不吭地忍下来了。”黄慧圆没有回头,她的声音隐约有些哽咽。

, http://www.100md.com     未来的路怎么走

    时间:14:40

    地点:中心门诊部

    下午,原本还要跑家庭病床的黄慧圆,由于与她搭档的门诊部的同事病倒了,不得不待在门诊部里整理家庭病床的资料。

    在黄慧圆看来,负责家庭病床有苦有乐。乐,是因为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然而压力也很大,尤其是开展上门输液服务,现在仍有争议。“住院,患者经济负担不起;上门服务,很多患者如果不输液,康复不快。但是万一出了医疗事故,最后负责任的还是直接操作的护士。”一提到这个问题,黄慧圆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虽然龙津社区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和开家庭病床的患者签订了一份免责协议,但一旦真正进入法律程序,该协议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因此黄慧圆在操作时都十分谨慎,每一步都遵照操作规程办事,半点功夫都不敢省。“以前有的护士上门输液,为了节省时间,给患者扎了针就离开,等时间差不多时才回来拔针。但我在刚接手这项工作时,就跟院长说好了,必须全程跟进,等患者输液结束才离开。”她解释,虽然这样比较耗时间,但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随时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若有意外情况发生马上可以处理;另一方面,在陪患者输液的过程中,多和患者交谈,既能从心理上辅助治疗,也能把保持健康的方法在交谈中告知患者,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保健工作。
, 百拇医药
    “瓶颈还是法律责任问题。像我这样工作多年,临近退休,又和附近居民很熟悉的人,思想压力还要小一些。但毕竟像我这样的护士已经不多了,我们这批老护士退下来的话,以后怎样发展还是未知数。”

    除此以外,让黄慧圆很担忧的还有社区护理人才的问题。现在社区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确实跟大医院有很大差距,不少新来的护士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作跳板,因此也没有几个能安心工作。“我带过好几个年轻护士,都是在拿到执业证后很快就跳槽走了。”黄慧圆的语气里带着惋惜,“所以我觉得,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除了要给社区医生、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外,必须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把培养出的人才留在社区。”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0期, 百拇医药(李蕴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