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8期
编号:10975056
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技术在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8期
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技术在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日常工作中,冠脉造影下中度狭窄病变(50%~75%)即临界病变很常见,是否对它们进行介入干预是介入医师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大多数冠脉临界病变无心肌缺血的证据,不必行介入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及服药降脂稳定斑块即可,若行不必要的PCI,不仅增加花费,而且还有再狭窄后产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和行外科手术搭桥的可能。因此,正确处理(介入还是保守治疗)冠脉临界病变是学术界的一个严肃课题,也是介入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血管内超声(IVUS)和多普勒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独到的手段。

    冠脉造影虽然目前仍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它确实存在以下局限性:由于造影显示的是血管腔的平面侧影,不仅冠脉血管壁的信息特别是冠脉病变的大小、分布、性质和血管重塑等信息容易缺失,而且难以发现偏心、成角或不规则病变;造影通常以病变远端和近端相对正常血管段的管腔作为参照来判断病变程度,因此,对于血管全程弥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即病变的近远端无“正常”血管参照,造影对病变狭窄程度的判断会不准确(图A),此时支架大小选择出入也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血管重塑,造影不可能对这些血管壁的变化进行判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96 字符